![]()
医疗设备行业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转型”。
过去十年,厂商与医院的关系多以设备采购为中心——一次交易,完成交付。而如今,面对持续上升的运营成本与人力压力,医院更需要的是“可持续协作伙伴”,而非“单一供应商”。
GE HealthCare(纳斯达克代码:GEHC)正在系统地重构这种关系。
在北美市场,公司以“Care Alliance”(关护联盟)为名,建立起一类跨越数年、覆盖多业务板块的企业级合作模式。它的本质,是将设备更新、AI数字服务、流程再造、教育培训与融资支持纳入统一框架,共同承担风险与收益。
近期的几个案例清晰展示了这一趋势:
与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医学中心(UC San Diego Health)达成14年长期合作协议;
与Sutter Health签订7年期战略协议;
与Duke Health共建数字指挥中心,通过预测分析节省临时用工成本4000万美元。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家医疗科技巨头在“后装机时代”的自我重构:从销售产品,到共建体系。
![]()
# 三重挑战:医院为何需要“企业级合作”
GE HealthCare美国与加拿大区总裁Catherine Estrampes在 AdvaMed’s MedTech Conference 上解释道:“我们所有合作的起点,都是理解客户的挑战与愿景。”
![]()
Catherine Estrampes
她提到,美国医院当前普遍面临三重压力:
医疗可及性压力—— 需要在更多社区和门诊层级布局先进影像与诊疗技术;
财务可持续压力—— 医保支付调整、设备更新滞后、系统整合成本高企;
人员效率与职业倦怠—— 技师和医生的工作流复杂、认知负荷过重。
针对这些挑战,企业级合作提供了新的解法:
在财务模型上,从“分年采购”转为“多期可预测投资”,平滑预算周期;
在收入结构上,通过建设肿瘤或心脏病学“卓越中心”,以高效率带动服务收入;
在运营层面,以AI与数字化流程减轻人力负担,提升床位周转与检查效率。
这意味着,厂商的角色正由“卖方”变为“协作者”。GE不再只提供设备,而是帮助医院完成“组织级优化”。
# 数字与AI:Care Alliance的核心引擎
Estrampes 提到,GE当前的数字化框架被称为D³ 模型:即Device(设备)-Disease(疾病)-Digital(数字)三位一体。
这并非口号,而是一套贯穿技术与临床的路径:
在“设备”层面,以 MRI、CT、超声等平台为基础;
在“疾病”层面,围绕癌症、心血管、神经系统疾病打造完整解决方案;
在“数字”层面,引入AI算法与远程运营服务,提升效率与患者体验。
以AI应用为例,GE目前已有约100项获得FDA支持的AI算法,覆盖临床与运营两个层面。
其中,MRI加速技术Sonic DL能在不降低分辨率的前提下将扫描时间缩短约50%,在成像流程中直接释放出更多检查时段。
![]()
这种效率提升,正是Care Alliance产生实际收益的核心。
在与某区域性非营利医疗系统合作的18个月内,GE的AI影像方案帮助该系统将MRI/CT平均等待时间从6周降至1周,每周新增可用检查时段约59个。
对于一家中型医疗集团,这意味着不仅优化了服务可及性,也直接增加了影像收入。
# 从交易到共建:Care Alliance的商业逻辑
企业级合作(Enterprise Partnership)并不是“延长服务合同”,而是一种共建型商业关系。
在GE的设计中,Care Alliance通常具备以下几个核心要素:
多期投资模型(Multi-year scalable investment):通过长期预算规划,避免年度采购的波动性,使设备更新与技术引入更可预测;
标准化与协同升级(Standardized protocol):不同院区在影像、诊断与数据流程上形成统一标准,减少重复培训与差错率;
数字化工作流共建(Workflow co-design):GE团队与医院管理层共同设计路径,包括病人流转、资源调度与影像质量控制;
教育与培训体系(Education & professional services):通过GE学院体系,为医院持续输出操作培训与能力评估;
联合治理机制(Joint governance model):合作双方定期以KPI为基础进行复盘与调整,确保战略一致性。
![]()
这种合作模式使GE在全球医疗体系中形成了新的竞争力:
它不依赖单一设备销售,而是将“技术 + 服务 + 金融 + 数据”整合为一个持续复利的体系。
对医院而言,则实现了“成本可控、收益可测、服务可持续”的运营闭环。
以Duke Health的合作为例,其AI驱动的指挥中心(Command Center)通过预测分析实现床位分配时间缩短66%,并在18个月内节省了4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8亿)的临时劳动力成本。这类具体、可量化的结果,也使企业级合作从“概念”走向“方法论”。
# 思宇观察:当医疗设备变成“体系伙伴”
GE HealthCare的Care Alliance战略,实质上反映了一个更大的行业转折:
医疗设备公司正在从“产品导向”走向“体系导向”。
在影像、监护、手术、信息化等细分领域,硬件竞争趋于同质化,而医院的需求正在从“采购最先进的设备”,转向“构建最高效的系统”。
因此,未来的竞争核心将不再是单台设备的性能参数,而是谁能更好地帮助医院持续运营、生成价值。
从国际趋势看,Siemens Healthineers 的 Value Partnership、Philips 的 Managed Services,都在朝着类似方向延伸。
但GE的特点在于其“全栈覆盖”——既掌握影像、监护、超声、药械信息系统的底层技术,又具备金融与教育服务的体系能力。这让其能真正落地“企业级共建”模式,而非停留在签约层面的合作。
# 结语
无论是北美市场的Care Alliance实践,还是中国区正在推进的业务调整,GE HealthCare的战略重心都在发生变化:
从一次性交易,转向长期共建;从设备销售,转向体系协同。
这种模式的落地,不仅回应了全球医疗体系的财务与人力困境,也意味着医疗科技企业正在进入“深度服务”的竞争阶段。
在行业的下一轮周期中,谁能在技术之外,提供持续的效率与信任,谁就更有可能成为医院真正的伙伴。
# 思宇MedTech推荐文章合集
全球医疗器械观察
▌资本雷达|Money Flow
▌新品获批|Clearance Tracker
▌最新展会|Expo Watch
▌器械BD
思宇年度活动回顾:| | | ||
内容声明:“思宇MedTech”跟踪全球医疗科技进展,旨在传递技术与产业知识。所有内容仅供行业交流与学术探讨,不构成医疗建议或商业宣传。文中涉及的企业、产品及注册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或经核实的渠道。如有错误或疏漏,欢迎联系修正。邮箱:jacky@suribot.com
版权声明:“思宇MedTech”原创稿件版权归北京思宇博特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镜像至其他网站、公众号或商业平台;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得授权。对于未经许可的全文转载、洗稿或改写行为,本平台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