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月塘街道:“益+亲”互动联盟 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旷昆红 通讯员/魏丽君
与所有城郊结合部的社区类似,荷塘区月塘街道袁家湾社区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人口结构复杂、需求分散、资源零散。如何将“一盘散沙”凝聚成“一股合力”?袁家湾社区给出的答案是——让治理化作一场充满温情的“合伙”行动。
荷塘区月塘街道成立全市首家自建房房东协会,破解自建房管理难题。受访者供图
党建领航:
把“散沙”聚成“合力”
“以前想找个地方学手机操作难,给孩子找课后辅导更是难上加难,资源就像散落的沙粒,看得见却抓不住。”居民刘阿姨的这句话,道出了袁家湾社区曾经的困境。
为破解这一局面,社区党委牵头成立“益+亲”互动联盟,像一根主线,把辖区小学、幼儿园、爱心企业等20家机构,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五老”人员、自建房房东等106名“合伙人”串在了一起。
“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社区合伙人—志愿者队伍”构成的四级组织架构体系,精准挖掘各行各业的党员力量,将原本零散的力量凝聚成了一股绳。
如今,互动联盟已开展活动38场,覆盖居民超2000人次,通过丰富的社区活动,如便民服务、健康宣传、亲子互动等,曾经的治理“堵点”正慢慢变成民生“亮点”,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幸福感。
服务暖心:
从“一老一小”到全龄友好
“每周都能唱歌、跳舞,还有医生上门量血压,在社区比在家里还要舒心!”75岁的陈奶奶笑着说道。
陈奶奶提到的,正是“乐‘颐’守护团”带来的温暖。该团在各节假日,爱心人士提供物资支持,家政公司以“公益+低偿”的模式为困难、残障老人提供家政服务;市人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义诊和送医上门,辖区大药房“一键拨打”还能送药上门;有专长的居民担任团长,开展晨练、声乐、舞蹈、棋牌等文娱活动。
孩子们的需求同样被看见。“育”见未来团的公益课堂里,采用“公益+低偿”的模式,辖区专职或兼职老师对“父母没时间管的孩子”每周进行作业辅导及兴趣爱好培养;唐波阳光心理咨询工作室定期开展沙龙、心理团辅等趣味心理活动,同时设立“解忧日”专门进行开导疏解,帮助未成年人塑造健康心理;还给予了6名困境儿童得到物质帮扶和精神支撑。
服务不止于此。16家企业捐赠5万元物资,提供32个就业岗位;“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志愿者接单”模式完成27个“微心愿”;开展消防检查126次、调解矛盾纠纷37起……从“重点关注”到“全龄友好”,关怀延伸到每一个角落。
创新破题:
让难题管理有章可循
“以前租户信息不清,现在每月上门两次,有事坐下来商量,省心多了!”房东刘师傅的感受,来自全区首个自建房房东协会。
协会制定《章程》与《管理标准》,建立“一核二访三谈”工作机制,推行房屋星级评定与“红黑榜”制度。目前,已有16栋“五星级房屋”、28栋“四星级房屋”,其中6栋不合格房屋已完成整改。
社区还创新开设“‘益’起议”议事平台,让房东、租客面对面交流。累计征集有效意见156条,推动解决民生问题89个;通过“3帮1”“2对1”机制,助力23个家庭破解子女入学难题,为18名困难群众申请临时救助。
马路市场曾是社区的一大“顽疾”。社区通过“益+亲”联盟征集民意,采取'疏堵结合'策略:一方面开展乱摆卖专项整治,另一方面盘活闲置空地资源,设置规范零担区,引导商户入场经营。“物管会自治+专业运营”的模式,推动社区秩序、环境卫生、民生保障与集体收益实现“四方共赢”。
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共治”,从“被动应付”到“主动作为”,袁家湾社区用“益+亲”互动联盟,织密了一张温暖的“幸福网”。未来,袁家湾将继续拓展服务、深化机制,让“共建共治共享”在更多民生实事中开花结果。
编辑:李毅哲
二审:胡乐
三审:高晓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