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江时评:致敬“一去不回”的无声英雄)
烈士纪念日开播,收视率即破3,抖音相关话题播放量超26亿,台湾岛内观众追剧后专程探访英雄就义地……江西联合摄制的39集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实力跨越海峡,成为两岸共同的热议焦点。这部聚焦台湾隐蔽战线的作品,能让大陆观众泪洒屏幕、台湾民众自发追史,根源在于它精准触达了两岸同胞共通的情感密码与价值认同。
真实打底,让历史记忆直抵人心。该剧是首部聚焦新中国成立前后台湾隐蔽战线斗争的主题谍战剧,重大主题创作最忌虚构悬浮,这部剧却以“较真”打破壁垒,以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真实英烈为原型,还原了他们1949年至1950年在台湾惊心动魄的潜伏岁月。创作团队七年磨一剑,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原则,九成以上角色使用真名实姓,连历史细节都考究至极。吴石“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的决绝台词,朱枫吞金守秘的悲壮抉择,都是历史档案的真实回响。台湾网友坦言:在马场町跑步十几年,竟不知这里曾有英雄慷慨就义。这种“追剧如读史”的体验,让被遮蔽的记忆重新鲜活,自然引发两岸观众的情感共振。
人性叙事,让英雄形象走出符号。该剧没有把英烈塑造成“神”,而是还原成有血有肉的人。吴石既有家国大义,也有对妻小的温情;朱枫本是优渥世家女,却主动请缨临危受命奔赴险境。这才是真实的人性:不是不怕死,而是为了信仰,选择向死而生。这种烟火气中的英雄叙事,破除了认知偏见,让台湾青年直呼“这些令人动容的英雄值得学习”,也让大陆观众读懂信仰背后的人性光辉。
家国共鸣,让精神传承跨越时空。《沉默的荣耀》的热播,不仅是对隐蔽战线英雄的致敬,更是对当下社会的精神叩问。当吴石在赴台前低语“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体的决绝,更是一个民族在危亡时刻的集体选择。这种“沉默的荣耀”,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无论是县域经济发展中“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还是乡村振兴战场上“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誓言,皆是对信仰的传承。正如台湾时事评论员邱毅所言:他们为了祖国统一行走在刀剑之上。“替烈士看看今天的中国”话题破亿,“台湾必归”的感慨道出了共同心声,剧中英烈为统一献身的壮举,触碰了两岸最深沉的民族情感。
赣鄱助力,让文化传播形成合力。作品的跨海峡共鸣,离不开江西的深度参与。江西省委宣传部将其纳入文艺精品扶持,省广电局给予基金支持,南昌、抚州等地全力配合拍摄。江西出版传媒集团更打出“影视+出版”组合拳,同名小说、有声书同步上线,让英雄故事突破屏幕边界。从创作支持到多元传播,江西元素的融入让作品既有历史厚度,又有传播力度,为两岸观众搭建起对话桥梁。
《沉默的荣耀》的荧幕之光,照亮了历史深处那些“一去不回”的身影。用沉默书写荣耀,用生命诠释信仰,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悲壮,“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沉默的荣耀》之所以“沉默”却“荣耀”,正因为它让那些被尘封的牺牲重新发声,让那些被遗忘的名字重见天日。它不喧哗,却最有力量——因为真正的荣耀,从来不在聚光灯下,而在暗夜中那束不肯熄灭的光。
(刘诗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