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评线】中安时评:电商直播,用青春镜头讲好乡村振兴新故事)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今年暑期,各地高校组织学生走进乡村开展社会实践。不少实践团队与时俱进,将“直播”纳入实践内容。他们运用“电商直播”新模式,帮农户“带货”特产、跻身文化主播赛道,让镜头聚焦乡村文化……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青年当有为,着力推动特色农产品、乡村旅游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产业发展,讲好新时代乡村振兴新故事。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水平。今年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7.07亿,总收入4120亿元,随后的“五一”、端午假期,乡村旅游热度不减,成为假日消费的一大亮点。特色乡村旅游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引擎”,要抢抓发展机遇,做强富民产业,就需要青年挺膺担当,把青春智慧、青春力量融入乡土,从乡土文化、资源、产业等角度切入,以差异化创新推动乡村旅游模式创新、产品升级、服务优化,为“村游”注入独特体验,擘画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
以“特”突围,探索乡村全面振兴新路子。思路一变天地宽。当下,各地旅游产业如火如荼,要打破常规,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围,青年要敢于创新,坚持以特制胜、不走寻常路。“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因此,各地要立足本土“特殊性”寻求突破,保留自己的特色文化,大力培育清洁能源、生态旅游、绿算等特色优势产业,让乡村特色元素在旅游中显现出它的光彩,闯出新道路、开辟新局面。
挖掘“村字IP”,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发展乡村旅游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当下,各地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推进,越来越多“村字头”IP圈粉无数。比如,“村晚”“村超”“村戏”“村跑”“村咖”……让我们看到“村字IP”为乡村全面振兴带来巨大活力,要以“村+”激活乡村全面振兴“一池春水”,就需要各地依托红色文化资源、绿色生态资源、民族特色文化等独特优势,打造更多有辨识度的“村字IP”。从自然风光到田园生活,从科普研学到健康休闲……当下,乡村旅游产品更加丰富多元,青年要以“村+”的方式,释放乡村振兴“内动力”,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壮大富民产业。乡村富民产业以农民为主体,适合乡土农情,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创新创业活跃,能给农民带来稳定收益,对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具有重要作用。以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要以“旅游+”的方式将生态资源、非物质文化资源、红色资源等变为独特的旅游资源,也要挖掘多元价值,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以青年镜头“叙说”乡村变化、乡村精彩。以乡村旅游为重点、整村运营为抓手,大力发展乡村避暑游、乡村康养游,探索茶旅融合、药旅融合,构建乡村富民产业体系,让乡村旅游“火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
让乡村产业从“一时红”实现“一直红”,青年要向“新”而行,也要向“质”突围,拓宽宣传路径,让乡村“亮颜”,打响“品牌”,避免“千篇一律”,坚持“一村一特”,做足融合文章,激励更多的“新农人”为乡村带来“青春活力”,方能让“村游”经济别样红,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文/古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