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代表委员风采丨全国人大代表黄美媚:为生态型乡镇共富之路建言献策)
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中国蓝新闻客户端联动蓝媒联盟,推出《代表委员风采》专栏,聚焦浙江各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住浙全国政协委员,看代表委员如何听民声、解民心、察民意。今天来看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原始人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行政人力资源部行政专员黄美媚的履职故事。
黄美媚是来自企业基层一线的代表,始终秉持“干好每件事,不以事小而不为”的理念,扎根群众,努力当好群众与政府之间“呼与应”的桥梁纽带。这几天,她奔波于家与舟山镇之间,听民声、察民情,关注着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履职期间,她发现永康市水源保护地舟山镇因工业发展受限,村民增收困难,外出打工通勤不便。为解决这一问题,她多方奔走。终于在各方推动下,2023 年,一家由电商企业投资的无污染手工业共富工坊在舟山镇大路任村落地。
“50万人民的‘大水缸’,在‘大水缸’边上就是很多产业是做不了的,那么他们怎么样实现共富?当时我们就邀请了我们舟山镇的乡贤和年轻的优秀企业负责人到这里来投资,做一些生态产业,比如说车缝这种没有污染的产业,能够助力这边的老百姓共富,实现老百姓的家门口就业。”黄美媚说。
这一工坊为当地闲散劳动力打造了“十五分钟就业圈”,吸引上百名村民就业。62 岁的梅兰和丈夫便是受益者。
梅兰介绍:“多的时候五千四千有的,少的时候有两千三千元,以前是到那个永康长城那边的。这里路近啊,电瓶车十几分钟就到了,外面是太辛苦了,我去年把老公也带到这里干活,离家也近。”
2023年,这个共富工坊生产野餐垫54万套,销售收入达3600万元;2024年经营收入更是增至620万元,帮助500多人实现就业,村民月均工资超5000元。然而,对于2.5万人口的舟山镇而言,这远远不够。如何在严格的环保政策限制下,发展更多产业,促进生态型乡镇的经济增长成了黄美媚最关注的问题。
过去一年,她走访了金华多地水源保护区,发现助农增收、产业升级、生态补偿等方面存在项目审批受限、文旅开发受阻、财政支撑薄弱等瓶颈。为此,她整理并准备提交相关建议。
黄美媚表示:“我建议要让生态型乡镇有生态白名单机制,让符合产业需求的项目都能够去做。比如说围绕特色农产品展开一些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和探索,去搜罗符合在生态型乡镇发展的产业,而不是一刀切。”
终审:王 川
责编:张歆宜
编辑:郑心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