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情系百姓 执行为民)
稿件
刘显友 王成龙 本报记者 马超
2016年1月20日10时,100余名民工聚集在三台县法院大厅里,领回了他们期盼已久的80余万元工资。
“老板拖欠工资两年多,执行局接手我们的执行申请到今天兑现,总共才用了40小时。”民工谢昌贵对记者动情地说,“执行法官加班加点寻找‘老赖’的工作作风,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 ‘司法大拜年专项执行活动’是法院实打实推出的执行措施,不是忽悠我们的口号。”民工们由衷感谢法院“情系百姓,执行为民”。
司法大拜年
全市执行到位金额4600余万
司法大拜年活动期间,绵阳市两级法院一共排查出405件涉民生类执行案,标的额达6796.98万元之多,标的额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被执行人千方百计规避执行。为此,在“司法大拜年专项执行活动”中,绵阳市中级法院党组书记、时任代理院长马泽波多次强调:“涉民生案件执行难问题,既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社会反映也十分强烈,全市法院要高度重视,用好用足执行措施,促进胜诉权益及时兑现,保障百姓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猴年!”绵阳中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骆军也多次带领活动领导小组,分赴11家基层法院督促、协调解决矛盾和问题。
强调很快变为行动!全市两级法院上下合力,严密组织,强力推进。通过公开曝光、司法拘留、罚款、追究刑事责任、创新执行、司法救助等措施,成功执结了一批涉民生案件。据绵阳中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兰帮海介绍,自去年12月至今年2月初,全市法院共执行案件405件,执结 325件,执结率为80.25% ,执行到位标的金额为4622.66万元,到位率为68.01%,取得了非常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
破解执行难
绝不让规避执行者逍遥法外
今年1月27日,高新区法院举行执行兑付大会。仅仅一个多月时间,高新区法院就执结案件37件,执行金额549.23万余元。
被执行人某公司为一品牌汽车销售的4S店,因公司负债较多资金链断裂,拖欠26名员工工资,员工申请劳动仲裁时,该企业已停止经营,全部财产被其他法院查封,但执行法官没轻言放弃,千方百计了解到该企业有汽车销售返利的线索后,主动与厂家联系,通过反复沟通,最终予以扣划返利款,拖欠员工的报酬得以全部清偿。
据绵阳中院执行局副局长高峰介绍,绵阳全市法院目前已全部建成“总对总”和“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实现了法院与各金融机构及国土、房产、车辆、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均可对规避执行者的财产及行踪“一网打尽”,执行工作已经成功跨入E+模式,走上了信息化的快车道。
尽全力为民
执行“老大难”不再难
涉民生执行积案大都是“老大难”,执行难度大,但难度大不等于不能执行。
由盐亭县法院院长吴颖、执行局局长任格为主要成员的清收小组多次前往云南、重庆等十余个省市寻找、蹲守被执行人,促使其自觉履行义务。截至今年1月中旬,共办理执行案件107件,执行到位不良贷款2155万余元。“只要尽全力为民,执行‘老大难’就不会再难!”绵阳中院审委会委员、执行庭庭长杨小平深有感触。
三台县法院在执行某农林公司拖欠工伤赔偿、劳动报酬案中,发现公司已经严重资不抵债,唯一财产,一块评估仅400余万元的土地,也为某公司借款750万元提供了担保。面对严峻形势,三台县法院多次与某公司协商,最终促成某公司同意以物抵债,并拿出28.5万元用于解决案件的执行。
今年1月26日上午,15名农民工和多名执行申请人在北川法院领到了工资、社会保险费共计145.914万余元。
三台县中太镇万寿村62岁村民唐小平领到25613元工钱后,激动得不停地说谢谢北川法官。申请人朱冬领到93.8万元后,说:“我们申请的执行案是广汉法院委托给北川法院执行的,原以为希望不大,没想到很快就执行到位了,这笔款不但救了我们厂,也解了职工等钱过年的难。”
创新执行机制
努力保证申请人权益最大化
在加大执行力度的同时,绵阳市两级法院还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创新执行机制和手段,创造性地开展好执行工作,尽最大努力保证申请人权益最大化实现。
平武县法院在执行某公司涉林农欠款案中,发现某公司已无履行能力,现有资产也被数家法院查封,若采取拍卖机械等措施,不仅难实现79户林农的全部权益,也将直接导致公司停产,大量工人失业。该院借智纳言、多方研讨,最终将浮动抵押担保作为突破口,采取“活查封”生产原料、半成品、成品以及将来的产品,与林农代表一起监督、组织生产及销售生产成品,优先支出公司运营基本费用等方式,成功执行到位现金700余万元,实物抵债600余万元,兑现了林农权益,还保障了公司的正常运营。这也是我省首例实现浮动抵押担保物权的成功案件。
在灵活执行的同时,全市法院还对拒不履行义务的26人依法拘留,移送公安机关8人,纳入失信名单896人,限制出境18人,限制高消费537人,多地法院还通过媒体、城管曝光平台、商业和公益LED显示屏,广泛公布“老赖”的名单信息,促使“老赖”履行法律义务190余万元。
换位思考执行
把司法温暖送到当事人心上
执行中,全市法院还坚持对有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人,督促其履行;对生活困难的,主动做好说服教育和矛盾化解工作,对有疑问的被执行人,则帮助他们释疑解惑。
春节前夕,远在江西省的被执行人玉茗公司派人专程给北川法院送来了“尽忠职守,为民服务”的锦旗。
被执行人为何送锦旗?原来,玉茗公司2014年4月承建了北川桂溪乡团结电站引水渠修复工程。后工程因故停工,工程未结算,47名民工工资遭拖欠未足额发放。
北川法院受理黄长荣等民工要求执行玉茗公司拖欠的116万元工资案后,远赴江西等地执行。但该公司认为执行的工资存在严重水分,希望法院查清事实,公正执法。
在执行法官的主持下,经过由公司管理人员、律师和民工参加的多次听证、对账后,最终查清玉茗公司欠薪数额仅36万余元。民工与玉茗公司愉快地签订了执行和解协议。绵阳中院执行局副局长汪炜对此给予充分肯定,“法律是公正的,执行不仅要维护申请人的权益,也要切实保证被执行人的权利。”
为解决特困申请执行人的生活困难,全市法院还依法审查、报批,发放司法救助金91万余元,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了司法的温暖。
作者:马超
(来源:马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