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经济学家陈世渊也表示,随着央行决定让市场在管理汇率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标志着政策的重大转变。这个政策出台时间也较为合适,恰逢中国出口竞争力需要得到提振之际。
“此次人民币贬值为正常的修复前期高估部分,而非竞争性贬值,有助于缓解出口压力。”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对记者分析称,人民币贬值缓解出口压力,是稳增长成本最小的方式。
不过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表示,尽管人民币贬值有利于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促进出口增长,同时可以保持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板块上看,人民币贬值对有色金属、纺织服装等相关出口行业有利,对房地产、航空、银行、农业等板块不利。
多数受访人士看来,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将有利于降低出口的压力,也有利于下半年经济的复苏。因此,实体经济可能将在3季度逐步向好。
人民币贬值或触发再次降准
相较于对进出口的直接冲击,让市场更为关注的是接下来,人民币是否就此开启贬值周期。
根据彭博社编撰的衡量新兴市场汇率指数累计下滑了20%。拉美地区的汇率指数在过去14个月里连续13个月下滑。
受到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的影响,新兴市场汇市从8月11日起均大幅下跌。韩元一度下跌1.3%,创2011年以来新低;印尼盾和马来西亚林吉特兑美元分别下跌1.4%和0.8%,创下20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新低;此轮贬值幅度最大的是俄罗斯卢布,贬值幅度达到2.3%。其中卢布从年初到现在已经贬值了15%。
考虑到中国对亚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27%,人民币的后续走势牵动着多个市场的关注。
“央行完善中间价报价是汇率政策的重要进展,是汇改的一个新举措。鉴于市场预期美联储今年开始加息、过去一段时间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显著升值、出口乏力、国内通缩压力加剧,人民币汇率持续面临贬值预期。”因此,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将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预测从6.3调至6.5。
任泽平认为,考虑到贬值和降息对稳增长的替代性,此次贬值将缓解货币政策的压力。
但任泽平同时称,短期看,人民币仍有贬值预期,但空间不大,贬值接近尾声,央行会死守中间价6.50的底线。
不过在英国经济学人智库的经济学家Duncan Innes-Ke看来:“人民币近期的贬值并非是中国央行一次性的调整,而是中国央行对货币管理的一次转变。这显示了央行对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机制的重大决心。在很大程度上这会带来市场震荡浮动并很可能在未来一至两周内有因资金出逃引起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10%~15%的跌幅。当然,如果有资产外流的势头增长,中国政府依然会比较关注风险的稳定性。我们相信这次对之前一向稳定的汇率的介入,会使人民币兑美元升至7 1。一旦信心回归,我们预计人民币会在第四季度恢复强势。”
显然,即使中国监管层的意外之举虽然在汇市上引起了风暴,市场观察者仍认为应当将关注度聚焦到中国汇率管控机制的调整上。
“我们预计市场仍然担忧央行此举或意在推动近期人民币进一步贬值。这将为人民币汇率远期点数提供上行支撑。我们认为此次中间价一次性下调象征汇率机制改革又迈出新的一步,但并不认为其代表新一轮人民币贬值趋势。”渣打银行外汇策略师张敬勤发给记者分析中称。他认为,长期来看,在决定是否调整人民币汇率预测之前,仍将等待更多政策信号的出现。
“央行加大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决定程度,意味着央行对人民币汇率行政管控能力的下降。未来为了抑制人民币汇率的过快贬值,央行只能在外汇市场中买入人民币。这意味着外汇占款将在目前较低的水平上进一步减少。相应的,央行需要投放更多基础货币来加以对冲。降准的概率因而加大。”徐高认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