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医药学校位于人杰地灵的古都开封,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在代代传承和不断创新中,该校走上了特色精品学校发展之路,为河南职业教育和医药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东方今报记者 曹东方
通讯员 田军民
崔咏梅/文图
传承文化: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河南省医药学校是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省内唯一的医药类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主要为医药工商企业、药监系统和医疗单位培养医药类生产、经营和管理方面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校创建于1981年2月,曾隶属于河南省医药管理局和河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现属河南省教育厅驻汴厅直单位。
建校之初,学校借用场地办学,师资弱、设备劣。1982年3月,才迁至龙亭后原开封市中药厂旧址,占地44.31亩,校舍由中药厂的旧厂房、仓库改造而成。2008年底,借开封市职教园区建设机遇,学校征地294亩,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一期建成6万平方米),拥有实验室(实训场)39个,校外专业实习场所81个。建设有教学楼、实验楼、办公综合楼、 餐厅、宿舍楼、室内运动场等;建有校园网、电子检索借阅系统;图书藏量13万余册。五年职教攻坚之后,学校硬件有了质的改善。
学校有了发展,自然也引来“凤凰”。建校初,教师只有60人,而目前教职工总数达225人,专任教师181人,执业药师50人,双师型教师107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在校生人数也从建校初的1981年的119人,到目前在校人数已达4260人。
现今,学校被河南省教育厅批准为沈阳药科大学河南、中国药科大学河南(专升本)、山东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函授站,拥有成人(函授)学历教育在校生1500人。学校还先后与河南大学、河南中医学院、河南化工职业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提高了办学层次。目前,学校已成为以普通中专为主,包括高职、“3+2”分段制专科、本专科函授及各类培训班、进修班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医药人才教育基地。专业建设方面,建校时仅有化学制药工艺和医药经营管理两个专业,目前已有药物制剂、药物分析检验、中药制药、生物制药等23个适应医药行业人才需求的专业,其中中药制药、药物制剂、药品营销是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由于成绩突出,学校于2005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2010年被批准为“河南省重点建设的示范性职业学校”,201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单位”。
此外,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学校被任命为河南省执业药师培训中心,担负着全省医药行业职工培训、执(从)业药师资格考前培训及继续教育的任务,每年培训医药行业从业执业人员5000人以上;“河南省职业技能鉴定站”和“全国市场营销、物流、信用管理人员培训认证工作站”也设在该校,负责全省职业技能鉴定和全国市场营销、物流、信用管理人员培训认证工作。随着事业发展,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
和衷共济,孜孜以求,一代代药校人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风气,也以此为校训。秉承“做中学、做中教”的中职教育理念,学校在建校三十多年的历程中,积丰厚文化底蕴,鲜明办学特色。以办精品职业学校为目标,深深地激励一代代药校人的开拓进取精神,推动药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新时期发展文化:“与时俱进、开放办学”
不拒细流,海纳百川。2006年,学校发挥医药职教领头军的作用,联合全省近20家医药类兄弟院校和企业,牵头组建了河南省医药职业教育集团,为推动校企、校校合作,整合优质医药职教职业资源搭建了平台。紧紧把握现代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以医药职教集团为平台,以校企、校校合作为抓手,开放办学,是新时期学校成为特色精品校的发展之路。
1.成立组织,对教学工作开展研究和指导。学校是省医药职教集团成员单位,成立了“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由职业院校骨干教师、生产企业技术骨干、行业专家等组成。委员会负责协助学校确定专业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向、确定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审议专业教学计划,做好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
2.开展订单培养,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与省内外30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如与辅仁药业、悦康集团安徽天然药业有限公司、上海现代哈森(商丘)药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培养”,并且逐步构建 “企业深度参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模式,即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和课程内容均根据企业需要设置,学生由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即在校内学习是学生,在企业生产实习是学员,顶岗实习是员工。
同时,学生在实习的同时接受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劳动素质等教育。这种量身定做为单位培养人才的方法,实现了教学内容和岗位职能的无缝对接,有效提升了教学资源利用效率,受到合作企业的一致好评。
3.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提高实训教学水平。医药学校突破封闭式办学模式,主动与企业合作,在共建实训基地方面与企业谋求合作,越来越多的企业也认识到与职业院校合作的重要性,并逐步把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放在企业长期的利益链中。
如辅仁集团开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为学校提供价值230万元的仪器设备,供学生实训使用;开封市康诺药业有限公司为学校提供价值50万元的仪器设备,双方共建药物制剂和生物制药实训场,供实践教学使用等。按照企业生产特点和需要,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而且实训设备大都是目前较流行、较先进的配置,可组织学生进行生产性实习,大大提高了职业院校实验实训教学水平。
4.以工作过程为引领,推进课程体系改革。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以培养具有职业竞争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构建支撑学习领域课程的平台性基础课程,打破陈旧的以传授理论为主的课程体系设置传统,形成改革的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方案。
在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首先组织教师到集团企业参加实践,深入开展专业调研,在企业生产一线技术骨干的参与下,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按照不同专业所对应的工作岗位,分析不同的岗位职责、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形成岗位任务分析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再按照企业生产流程,整合形成具有鲜明职业特征的系列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围绕工作任务,建立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学校结合国家级示范校中药制药、药物制剂、药品营销、药品质量检验等四个重点建设专业,均联合企业探索开发了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并开发了制剂设备、实用药品GMP基础、药用微生物技术三门核心课程。同时,学校还请企业专家参与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任务)行动导向教学教材,如《实用药品GMP》、《药物制剂技术》、《制剂设备》等。
5.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配合课程体系改革,学校也随之改革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工作项目为载体,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确定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2)根据课程内容不同,场景不同,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现场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注重学生参与,强调师生互动。
任务驱动教学。以“工作单”的形式下达任务,随后介绍相关知识,课后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制定计划,第二次课学生分组讨论计划,教师认可计划方案后实施,最后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项目成果展示,完成任务。
实行项目教学。按照生产实际设计教学项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实验实训,掌握相关项目的基本技能,具备初步生产组织能力。
6.与民办学校联合办学,创新校校合作。学校与开封市国华技工学校联合开办了汽车应用与维修和电子设备与维修专业,开封市国华技工学校入驻河南省医药学校,双方统一招生,所招学生由省医药学校统一管理,双方合理分配学费。河南省医药学校提供校园场地,开封市国华技工学校拟投资150万元,建设1500平方米的汽修专业大型生产性实训车间,并购买学生实训所需的仪器设备。校校合作向纵深发展,为职业教育教学资源整合提供实践经验和新思路。
教师文化:“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教师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医药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教师文化。
1.药校教师“德才兼备”。“德才兼备”即品学兼优,要求全校师生员工既要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又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学问,努力成为讲道德、守法纪、有文化、能创新的高素质人才。学校非常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每学期都把师德教育写在教学工作要点的第一条,并且通过看师德教育录像、师德主题征文比赛、师德演讲比赛等活动形式,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还请德才兼备的老教师对新进教师进行一对一教育,即采用“师带徒”的形式帮助年轻教师成长。
2.药校教师“知行合一”。“知行合一”要求全校师生员工既要追求真理、善于学习,又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创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同时,也要笃行诚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医药学校是职业学校,学校要求教师不仅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有过硬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了鼓励教师提升自身素质,学校每年都要选派骨干教师出国学习,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校还定期举行板书、普通话、优质课等教师基本功比赛和教师操作技能竞赛,以提升教师“知行合一”的综合能力。
3.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依托河南省医药职业教育集团平台,学校建立了稳定的教师实践基地,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实践的场所,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教学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和规划教师的培养。学校让教师“走出去”,到企业生产一线参加实践,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同时学校还“请进来”,聘请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到校授课,将生产经验直接带入课堂,缩短了课堂和生产的距离;校企的人才交流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的多样化,提高了教师整体水平。同时在这种双赢的人才交流中,学校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师资培训的机制,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大大推动了“双师型”队伍建设。
学生文化:“全面发展、一技之长”
校长左淑芬说:“医药学校的学生,既要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过硬,又要有一技之长,要使他们能走出校园,立足行业,有益社会。”
1.药校学生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自由个性”形成的基本条件。要使“自由个性”成为可能,能力的发展就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如果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没有一定的全面性,那他就在发展上失去了选择个性和形成特长的条件,就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前提。医药学校非常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1)开展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地指出,“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学校以“爱党、爱国、爱校”为核心,组织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五四”歌咏比赛、纪念“12·9”暨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举办道德讲堂、街头义务清洁活动,并以学生中出现的见义勇为道德典型刘瑞丽、王盼盼、李鹏飞等同学的感人事迹教育全校学生,引导学生关爱家庭、关爱他人、奉献家乡、奉献社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增强了广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面推进学生德育教育。
(2)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学生在轻松中受到教育,在娱乐中提升能力和素质。如组织学生参加“创意生活、手工制作”工艺作品展示会、星级文明宿舍评比等活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养成良好习惯;组织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辩论赛、硬笔书法和手抄报比赛等,引导学生养成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好习惯;另外还有学生非常喜欢的校园十佳歌手比赛、演艺大联欢、艺术周文艺展演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舞台,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
2.药校学生有一技之长。“一技之长”是指在专业领域方面有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长。如学中药制药专业的,有“鉴定、辨认、炮制、调配中药”的特长;学药物分析检验专业的,有“检验分析药品”的特长;学药品营销专业的,有“问病、荐药、谈判”的特长等。医药学校为了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投入专门人力资源,针对不同专业特点,让每个学生入校时都弄清楚本专业所应掌握的那一技之长是什么。并且加资金投入,完善实验实训设施,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让学生能动手、愿动手、会动手,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校还抽出成绩优秀的学生,重点培养,代表学校参加技能竞赛,如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同仁堂杯”中药传统技能大赛,荣获团体三等奖,个人二等奖、三等奖各一名;参加全国医药行业特有职业技能(学生组)竞赛,“中药调剂员”组总分第一,获特等奖,“医药商品购销员”组总分第四,获二等奖,为学校乃至河南省争得了荣誉,受到了省教育厅表彰。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学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离不开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河南省医药学校以文化治校,在特色精品学校发展之路上,将越走越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