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娱乐8月13日报道 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场馆中,张耀的身影隐在一重一重若隐若现的迷朦中,缀满锦纹的靛色晴雨伞缓缓旋转,伴随他清澈沉静的眼神令人有些许迷醉。身着长衫赤足前行,他的背影写着故事,像穿越千年文明,叩响一个流光幻影的梦境。
换下最后一套拍摄服装,坐在沙发上的张耀终于露出了笑容,他双手合十向围着他忙碌的每个工作人员打招呼。拍摄视频需要和场馆的施工团队反复沟通,互相给予缓冲时间,高高瘦瘦的男孩带着仿佛湖水浸润过的清澈安静,坐在沙发上备采,像新海诚的漫画一样沁人心脾。没有角色里那些游刃有余的辞锋犀利,他缓缓显露出一些属于张耀的可爱痕迹,让房间里的每个人都切实触摸到了他的有趣灵魂。
聊到这次拍摄,他说之前仔细研究了拍摄主题,还特意依据古朴深邃的敦煌文化提前预设了情绪与角色。面对馆内奇异的流光溢彩,他把赞叹暂时搁置,潜心感知与体会。拍摄《少年游之一寸相思》时曾身处敦煌数月的张耀,此刻驾驭起轻捻纸扇的清朗书生与怀中抱月的大漠少年,也多了那么一股来自长空瀚海的孤直。
入行短短三年,张耀赢得观众的喜爱,也获取了业内的广泛赞誉。《人不彪悍枉少年》中的高冷学霸李渔青涩纯净,年少爱情的错失令无数观众扼腕叹息;《少年游之一寸相思》中的左卿辞病弱却志坚,翩翩公子心怀家国;《破茧》中昆虫专业研究生景天协助警方连破悬案,张耀精准展现了角色的开朗与正义。他还想做更多的尝试,所有的挑战都令人兴奋。提起接下来要和观众见面的《法医秦明之读心者》,张耀激动地攥起了手,“扮演法医要做很多知识上的准备,而且秦明的性格又比较脆弱敏感,表演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和我本人的性格不太一样,能够有这样的体验非常愉悦”。他已经开始享受演员这份职业,建构角色,解构自我,正慢慢成为他的常态。“诠释一个角色之后,我常常需要一些时间把自己和角色剥离开来,朋友们也说我演戏后的状态会显得很开心”。
徜徉在飞天壁画的光影之下,张耀也饶有兴致地聊起了敦煌:“虽然在敦煌拍过戏,但很可惜没有时间去看一看这些石窟与精美的雕刻,有机会一定要再去,我觉得那是每个人都应该要亲身体会的灿烂文明”。照片拍完,张耀在展厅的地板上稍坐了一会,飞沙弥漫的敦煌大漠、千佛万面的敦煌石窟、精雕细琢的壁画彩塑、皂雕崖壁映衬斑斓晚霞,伴随着恢弘的声声箜篌,他仿佛神游于千年前的丝绸之路上。清晰的投影与越身的明镜交相辉映,张耀目不转睛。遇见博物馆中,他与敦煌再续前缘。
张耀外在的静栩,内在的澄澈,对表演的坚定甚或对传播传统文化的志趣,这些特质如果归结为一个词,我想大概是“清楚”,无论对己还是处世。他所自述的演员的最大竞争力便是真诚,真挚待人,诚恳做事,细细品味,实在所言非虚。
拍摄结束,换上T恤短裤的张耀大步流星地走出场馆,他用手轻轻遮挡飘落的细细雨丝,而后微笑摆手转身告别,一如他在演员之路上的奔徙。路途悠长,期待下次再遇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