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20日电 题:美国留下的三把“空椅子”
新华社记者叶书宏
近期,美国在全球治理版图的三个关键点毫不掩饰地离场,留下了三把刺眼的“空椅子”。
一把位于巴西亚马孙雨林边的贝伦,那里是商讨人类气候命运的谈判桌;一把摆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那里是审视国家履行人权义务情况的审议席;一把置于南非约翰内斯堡,那里是全球经济治理的峰会厅。这三把“空椅子”,横跨南美、欧洲与非洲,贯穿气候、人权与经济治理三大领域,犹如三座标志着单边主义的孤独“界碑”,勾勒出美国从全球治理领域撤退的连贯轨迹。
在贝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上,美国代表团未见踪影。作为历史上最大的温室气体累计排放国,美国政府选择了隐身,留下民间机构在风中凌乱。这一缺席,是对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公然蔑视。美国加州州长纽森痛斥联邦政府的“愚蠢之举”,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直言其逃避历史责任,那把“空椅子”不仅代表了物理上的缺席,更象征道义上的坍塌。
视线转向日内瓦,万国宫内的镜头,聚焦的却是一处虚空。美国在国别人权审议中缺席,且创纪录地既不提交报告也拒绝参会。这一被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协会称为“突然且史无前例”的举动,让审议流程陷入僵局。长期以来,美国习惯于充当人权“法官”与“教师爷”,手握大棒对他国人权指手画脚。这把“空椅子”直白地告诉世界:在美国眼中,多边人权体系只是用来惩治异己的工具,而非自我约束的准则。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实用主义,正在消解美国自我标榜的道义基础。
在南非约翰内斯堡,G20峰会上的“空椅子”则更加刺眼。首次在非洲举办的G20峰会,本是倾听全球南方声音、推动国际金融秩序改革的历史性机遇。美国不仅缺席,甚至对东道国极尽打压,将意识形态偏见凌驾于全球经济合作之上。尤其是,美国作为下一届G20轮值主席国,竟然缺席这次至关重要的交接会议。南非总统拉马福萨那句“象征性地把下一届主席国移交给一把空椅子”的戏谑背后,是对霸权任性的无奈。美国的缺席,本质上是因为本次峰会中债务减免、能源公正转型、多边机构改革等议程,不符合“美国优先”的盘算。这把“空椅子”也再次证明,美国无意融入一个更加普惠包容的全球经济秩序。
三把“空椅子”连点成线,人们看到的,是一个超级大国在面对多边主义潮流时的进退失据。在其眼中,国际规则不再是维护和平发展的基石,而是束缚手脚的锁链;多边机构不再是合作的平台,而是要被驯服的工具或要被抛弃的累赘。美国正试图通过“退群”“毁约”和“缺席”来对抗一个日益多极化的世界,用孤立主义的城墙来阻挡全球治理民主化的浪潮。
然而,世界不会因为几把椅子的空置而停摆。正如南非外长拉莫拉所强调的,无论有没有美国,全球事务都将继续前行。
这些“空椅子”留下的物理空间,构成了某种意味深长的历史“留白”,也留给国际社会更多的思考。当聚光灯不再执着于某个特定的背影,更多元的身影便有了走到台前、被世界看见的可能。而这,或许正是时代前行最真实的脚步。(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