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这阵子,互联网的空气又开始“紧”了。
本来以为九边只是照例摸鱼——没广告主催更,他就爱随缘更新。
结果昨晚洗澡的时候,我心血来潮想点开他的主页,随便挑一篇没看过的文章听听。
点开的一瞬间我还挺期待,结果页面给我来一句——“该公众号因违规无法播放。”
当时那个热水器的水哗啦啦地流,我整个人都愣住了。
行吧,这下不是没更新,是又被关小黑屋了。
也挺巧,正琢磨着这事,今天刷微博又刷到张雪峰二进宫的新闻。
对这位大家不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剧情了。
上个月刚从小黑屋放出来,结果不到一个月又回去了。这次表面上是因为伍佰演唱会直播时飙脏话,但你稍微想想就知道,深层原因还是那句老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他直播第一天还挺乖,说以后安安稳稳连麦,不再搞那些“不得体”的话。第二天开始,立马恢复“雪峰本峰”。
你说他没自知之明吗?也不是。
评论区无数家长提醒他“收着点”,他也不是不知道自己肩上挂着个“省人大代表”的牌子。问题是——习惯是骨子里的事,管不住的。
更别说,他直播间“含妈量”高得惊人,那种随时要爆一句的状态,怎么看都不像一个能长期稳住的人设。
再说平台,对他态度也从“小甜甜”变成“牛夫人”。
以前的宠儿,现在成了风险提示。
你别说什么平台怕少流量,实际上在监管面前,平台首先考虑的不是播放量,而是——我被问责了怎么办?
你看这几年,但凡是稍微带节奏的账号,不管是时政、教育还是情绪类,全都得小心翼翼。
我在之前的文章说过,大V在平台上再威风,也永远是租户。
房东一句话,你明天就得搬走。
张雪峰如此,九边如此,还有前几天提到的猫笔刀、峰哥亡命天涯也不知道是第几次“被失声”了。
你说他们真有什么大逆不道的内容吗?
根据我观察这几年平台的清朗行动,越来越像一套半自动化的大数据系统,不是“你说错了什么”,而是——你让谁们聚到一块儿了。
你可以注意几个奇怪的小细节。
抖音里有些视频,内容干干净净,但评论区突然被锁了。
B站一些抽象视频,哪怕大家看不出问题,没几天也神秘消失。
有些博主明明啥也没说,号却突然不见了。
为什么?
我猜不是内容的问题,是人群活跃度的问题。
审核系统不需要理解黑话,它只需要看一个数字:“这群人为什么在这条视频下突然活跃?”
如果活跃的人属于某个标签群体,哪怕视频内容只是讲猫讲狗,可能也会被标红。
不是文字违规,是用户画像触发了“线上聚集”的阈值。
你可能觉得夸张,但想想你自己平时刷视频的时候,是不是也会突然发现哪些视频“评论区关闭”,或者某个群“违规解散”,明明里面连擦边都没有?
白梦之前的读者群不也一样?
里面说的都是些正常的事,说是违规确实离谱,但你要问我为什么,我现在基本能猜到:
不是内容问题,是人群构成,触发了系统里的某些隐形阈值。
我这么说吧:现在的互联网监管,已经不是“查内容”,而是“查聚集”。
内容只是表象,人只是变量,聚集才是风险。
你可能觉得有点夸张,但事实就是——
在大数据社会里,每个人身上都有标签。谁跟谁说了话,谁跟谁站一块儿,系统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这不是阴谋,是技术演进的自然结果。
就像以前的广场,一眼能看到人群聚没聚。
现在把广场搬到了线上,只不过换成了算法在数人头。
那我们普通人咋办?
其实答案也简单——谨言慎行,别扎堆。
你要说这样是不是让人憋屈?当然憋屈。
但互联网的本质就是看得见的地方规矩多,
能做的只能是保持一点清醒,不要把线上世界当现实之外的现实。
九边被封,张雪峰被封,猫笔刀被封,
以后还会有更多人被封。
这不是谁的问题,是时代的问题。
我们不需要恐慌,也没必要愤怒,只需要明白:
互联网早过了那种“野蛮自由生长”的年代。
你看,成年人最重要的能力是啥?
说白了,就是——识时务,守边界,不添乱。
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精细化,你踩哪条线,哪条线就会亮红灯。
但你不能因此就停止表达,停止思考,更不能停止成长。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规则内活得尽量清醒一点、松弛一点。
全文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