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波纹
绘图/狐獴(伍子谦)
你好吗?白海豚
白切鸡?豉油鸡?No~我们是中华白海豚,如你所见,我们因成为本届全运会的吉祥物而人气飙升。
但其实我们早就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宝库中的大宝贝了,看,我们是唯一一种以“中华”命名的海豚。八年前,为更好地保护、恢复我们的种群,原农业部就发布了《中华白海豚保护行动计划(2017-2026年)》,将“90%以上的中华白海豚重要分布区域得到有效保护”作为行动目标。
现在离行动目标的期限越来越近了,我们的真实生存境况究竟如何?想对人类朋友呼吁什么?自然之友会帮助我们来发声。如果你期待福建、广东、广西等省份的大海里,永远都有我们翻涌、跳跃的身影,那还等什么呢?一起来系列专栏《你好吗?白海豚》关注和讨论呀!
大家好呀,见字如面。我是来自广西三娘湾的中华白海豚J0029,是一头青年豚。听说我在人类世界还有些名气,只是成名之路十分惨痛:因为我的背鳍已经被渔网割掉了。
![]()
J0029(左)与白海豚朋友的合影。大部分白海豚都可通过背鳍的样子来区分,所以科学家会拍很多照片来帮助识别个体(图源:公众号“智渔”)
但即便如此,本豚依然决定充满好奇心地生活。最近我就发现几件新鲜事:我们白海豚摇身一变成了全运会吉祥物“大湾鸡”,还突然流行起了写信、学会了看新闻!
看新闻,我也想试试!于是我找来泉州白海豚在读的《中国渔业报》,读一读这篇写我广西老家的。精读完毕后,我在为人类保护我们的各种说法高兴的同时,也感到一些困惑,决定写信和你们说说:
![]()
一、广西白海豚的种群数量,真的在增长吗?
(前方高能,即将进入数学地带……)
广西海域有多少只白海豚?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是一个数字,也是野生动物管理的基本要求,更是评估白海豚保护行动的关键所在。这个数字所反映的趋势,将深深影响人类对我们采取行动的紧迫性和严肃性,很可能决定“保护”与“灭绝”谁将先至。
疑惑1:白海豚数量20年间翻了3倍?
(还是减少了三分之一?)
这篇报道的第一个视频说:“三娘湾海域的中华白海豚数量从2004年有调查记录以来的90余头,增加到今年的300头左右”。
二十年间增长三倍?这是在说我们吗?常识告诉我,白海豚寿命约三四十岁,其中雌性在9-11岁性成熟,每胎只产1个崽,需要和人类一样怀胎十月甚至一年,崽子出生后还要带在身边1-2年或更久,有鲸豚共通的低繁殖率。
所以,本豚在震惊的同时,凭着年轻豚的学习热情检索后发现:2012年时,广西科学技术厅和自然资源部海洋三所联合调查发布三娘湾中华白海豚年种群增长率为4.25%-4.51%,种群数量从2004年的98头增长到2012年的140头[1]。
也就是说,从2012年至今的十三年间,三娘湾海豚的数量彻底翻番了(从140头到300头),增长率也从4%突然猛增至6%!要知道,隔壁最大、最健康的珠江口种群,当时的“增长率”是每年-2.46%呀[2]!
本豚好希望我们广西种群的增幅数据是真的。但如果白海豚真能在同期快速发展的填海造地、港口工业、养殖、观豚等人类活动的密集影响下,再创增长率新高,我们大概也不会成为珍稀濒危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了吧。难道环境越破坏,我们海豚增长越快?
![]()
三娘湾的海豚们在人类用海设施附近活动(图源:公众号“智渔”《我和我的船长》一文截图)
又或者,视频里讲的“300头左右”,是指多年累计识别的个体,而不是现在存活的白海豚数量?如果这是真的话,本豚会好理解一些,换算到人类的世界观,那句话相当于在说:
至今为止人类的数量已经增长到1080亿左右。
![]()
研究显示,北部湾种群的中华白海豚数量在2015-2019年期间大幅下降(图源:见尾注3的论文)
话说回来,本豚还检索到一个研究表示:在2015至2019年期间,三娘湾海域的白海豚种群数量减少了34.6%[3]——足足下降了三成!这个数据好可怕,吓得本豚赶快回去看了一下报道,上面果然有安抚说:“每年均有幼体诞生,呈现出增长型生物群体的特征。”
和人类世界相似,“增长型”是老龄化的反义词,指年龄结构里幼多于老。虽然我们种群确实有幼豚出生、老豚死亡,但这样并不能看出老、幼比例。我也记得许多非自然老死的豚:去年3月,三湾种群中被大家深深喜爱的“豚坚强”阿姨,就被发现死于壮年:IDOLPHIN 的工作人员也在今年6月目睹了让人痛心的新生豚天折。实际上,从2019年至今,我们种群没有任何新增的成年个体。仅说幼豚诞生,就能得出种群是增长型的结论吗?
![]()
2025年6月,一头新生幼豚夭折于三娘湾(图源:@智渔,徐诗瑶)
所以说来说去,增长三倍、下降三分之一,到底哪个数据才更贴近真相呢?
而如果研究了这么多年,连上升和下降的趋势都无法达成共识,又到底要怎么保护我们呢?本豚说不准,只觉得这个世界太复杂。
![]()
疑惑2:广西到底有多少只白海豚?
(到底是100多头,还是500头?)
该报道在正文中后半部分写道:“广西中华白海豚的主要分布区域为三娘湾—大风江—南流江一带海域,覆盖面积约45平方公里。目前,已观测识别出的中华白海豚个体约有300头”“依据模型推断,北部湾海域整个种群数量约为500头”“通过观测研究发现,广西合浦海域的中华白海豚数量接近100头”。
读到这里,你一定发现了,报道中出现了三个不同的地名。我来解释一下:我们广西的中华白海豚都在北部湾内,并以北海市为中心,分成东、西两个未发现过个体交流的种群。
其中,西边的种群位于报道说的“三娘湾—大风江—南流江一带”,以下简称“三娘湾种群”;东边种群位于“沙田-草潭”一带,因这片海域与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当重叠,所以也叫“合浦种群”。而“北部湾种群”,可以看作对东西两个种群的合称。
![]()
广西白海豚分布示意图(图源:根据尾注5的论文制作)
讲明白了地理信息,我以一只白海豚为数不多的数学知识,把前面报道里提及的数据整理如下:
(1)三娘湾种群:已观测识别个体约300头
(2)合浦种群:接近100头
(1)+(2)=北部湾种群:模型推断约500头
这个数据又让豚震惊了!!!
![]()
①“已观测识别个体”是什么意思?
“观测识别个体约 300 头”的数据指观测期间的全部个体之和,包括因生老病死已经消失的。即便我们中华白海豚灭绝光了,也能说有这么多识别个体。这对理解我们的现状没有帮助,为什么不能直接说明我们现在的数量呢?
②模型多推断了100头?
500-300(三娘湾)-100(合浦)=100
首先,本豚不是很了解什么是“模型推断”,但我了解我们的定居习惯和活动范围。中华白海豚对家园很忠诚,较少搬离故土;而不论是在三娘湾还是合浦海域,白海豚的活动范围都不大,有科学家表示:“无论采用何种野外方法,仅需1天即可完成整个研究区域的覆盖。”[4]
那么,不同高校、研究院的不同学者们,在十几年间,对定居在不大海域的我们进行上百次调查、辛苦地一一识别、并统计个体后,只要放到模型中去推断一下,就可以在已识别个体的基础上再“多”加100头吗?
这“多”出来的100头海豚,是怎么做到十几年来都保持神秘、从未被人类观测识别的呢?被拍到好多照片的本豚我,真想和它们请教一下。
![]()
J0029在不同时期被拍到很多照片,并记录下了它背鳍被逐渐割断的全过程(图源:郑锐强)
③三娘湾和合浦的数据是最新的吗?
本豚在搜集资料时,还发现了好多不同的数据。对于三娘湾种群,2014年前的学者识别到151头[5]个体,2019年前这个数字为102头[6];对于合浦种群,2014年前的学者识别到55头[7]个体,2024年前这个数字为46头[8]。
也就是说,根据其他科学家们的调查成果,整个广西海域的中华白海豚个体,加起来可能只有148-206头。这仅仅是报道中模型推断数据(500头)的40%,连一半都不到,且两个种群都呈下降趋势。其中,观豚业兴盛的三娘湾海域,白海豚的数量可能仅为102头,甚至不足百头。
![]()
中国东南沿海白海豚种群的数量与分布示意图,广西的两个白海豚种群位于最西边(图源:见右下角与公众号“智渔”)
那么,如果存在可供讨论的不同科研结论,且在北部湾白海豚可能不足150头的情况下,报道仅援引“模型推断500头”数据的写法,是否会向公众偏颇地传递北部湾海豚种群繁盛、稳中有增的笃定感?是否会因此影响一些保护措施无法适时展开,甚至导致某些黄金的保护节点就此错过?
我们的数量不应是薛定谔的猫。如果研究了十几年,连“现存几头白海豚”都存在这么大的争议,并得出“增长”和“大幅衰退”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那到底要怎么保护我们?
二、三娘湾的观豚,真的规范了吗?
该篇报道的末尾,当地的很多渔民对我们也很友好,捕鱼时还会分一些小鱼给我们,有难得的社区基础。观豚经济+社区富裕,完全可能做成真正的生态观豚典范。当地政府也出台了各种文件,努力劝阻不文明行为。但由于这些文件没有法律的强制力,许多无序观豚行为不会被真的处罚,甚至劣币驱逐良币,使得对我们友好的渔民无法获利,游客没有很好的体验,而我们也时常被追逐得心生恐惧。
还有点可惜的是,本豚很想看看报道提及的《钦州市三娘湾观豚旅游行为规范》,但怎么都找不到,不知道大家要去哪里了解这份文件要求的行为规范呢?
中华白海豚是很羞怯的动物,是大海中的i豚。每天早上一睁眼,海上的雾气都还没散去,就有快艇满载着雀跃欢呼的人向我们冲刺,我们只能仓皇逃路,也看不清逃跑的方向有没有其他的快艇。我们常常应激,终日生活在无法承受的压力中。
![]()
绘图/狐獴
我看到最近的社交媒体上,也有人类批评观豚私船对我们采取的“狂奔+狼群战术”,我希望那船长能意识到:竭泽而渔,为一时之利加速我们的消亡,并不划算;我也想对坐在那些船里的人说:你好,请给豚一点空间,在你兴奋抓拍的照片里,其实潜藏着豚豚深深的恐惧。
![]()
![]()
左右滑动浏览
三娘湾观豚的景象。海豚已经很近,但从视频中看,还有部分游艇未停船未停船。后图的近距离观豚还可能给动物带来直接的接触风险。(图源:公众号“智渔”《我和我的船长》一文截图)
最后,希望关心我们的朋友,能留心我们种群的变化,拒绝不文明观豚行为,并以点赞、转发等方式关注我们这群“海上大熊猫”,豚豚在北部湾等着你们来(来了也请注意不要追赶我哦)。
北部湾海域的J0029
豚历2025年11月20日
![]()
《参考资料》
1.闫士华. 广西三娘湾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 Osbeck,1765)的分布和种群数量调查[D]. 山东:山东大学,2016.
2. Huang, S.-L., Karczmarski, L., Chen, J., Zhou, R., Lin, W., Zhang, H., Li, H., & Wu, Y. (2012). Demography and population trends of the largest population of 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s.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147(1), 234–242.
3.林文治.郑锐强等人. Low Survivals and Rapid Demographic Decline of a Threatened Estuarine Delphinid.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2022
4.来源同尾注3,此处的研究区域指三娘湾种群活动区域。另双引号内表述系翻译,原文如下:“Given the small range of the DRE humpback dolphins, the whole study area could be well covered within 1 day regardless of the field methods adopted.”
5.陈炳耀等人. Conservation Status of the 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 (Sousa chinensis) in the Northern Beibu Gulf, China .2016
6.同尾注4.
7.同尾注5.
8.李玉鹏. 广西沙田水域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种群结构与潜在适宜栖息地的研究[D]. 山东:山东大学,2024.
体察人情物理,审词定气,从而提神醒脑,引人入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