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1月16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姿态相当强硬。
然而,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却很冰冷,其稀土储量仅占全球2%,唯一在产的矿山矿石还得送回中国加工。
这种“嘴硬”与“体虚”的巨大反差,构成了这场博弈最真实的底色。 美方虚张声势的底气究竟在哪?中方拒绝仓促签字的信心又源自何处?
![]()
编辑:N
78%的致命依赖
11月16日,贝森特在福克斯新闻的专访中划下了红线,要求在感恩节前敲定稀土协议,否则将启动“多种报复手段”。
这话听上去挺吓人,但有意思的是,这更像是一种急于掩盖自身焦虑的外交辞令,其实际威慑效果相当有限。
美国国防情报公司的Govini报告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五角大楼近78%的武器系统,都依赖中国主导供应的关键矿产,这涉及1900种武器系统和整整8万件零部件。
![]()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美国的高端制造和国防安全,其命脉已被对方牢牢攥在手里。
更具体的数据是,一架F-35战机从生产到服役,单架就需要消耗大约417公斤的稀土磁体。
这种工业维生素,一旦断供,整条生产线都将面临停摆风险,战争的天平或许早已不在硝烟弥漫的战场。
![]()
美国当然不是没想过自立更生,但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
其唯一的稀土矿,加州的芒廷帕斯矿,开采出来的矿石,最后还是得千里迢迢送到中国来加工提炼。
这种所谓的“脱钩”,是不是有点自欺欺人?
![]()
美国能源部也曾坦言,真正建成自主可控的供应链,至少需要10到15年的时间。
贝森特设定的“最后期限”,在这些结构性依赖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美方的产业短板,让所有的威胁都像是在纸上画大饼,根本经不起现实的推敲。
![]()
三位一体底牌
美方的焦虑恰恰反衬出中方的底气,这份从容并非凭空而来。
它源于一套难以复制的系统性优势,一套“技术-产业-规则”三位一体的坚固底牌。
首先,是技术的绝对领先。
![]()
根据USGS2025年的数据,中国不仅拥有全球48.9%的稀土储量,更重要的是,它掌握了全球领先的串级萃取技术。
这项技术能实现稀土纯度高达99.9999%的工业化生产,也就是业内常说的6N级,这种技术壁垒让其他国家望尘莫及。
![]()
其次,是产业的完整闭环。
全球92.3%的稀土精炼产能,以及91.62%的高性能稀土永磁体产能,都集中在中国。
从原矿开采,到冶炼分离,再到磁材加工,甚至到下游的风电、芯片、电动车应用,每一个环节都不缺人手、不缺设备、不缺经验。
这形成了一个从资源到应用的完整生态闭环,外部力量很难切入。
![]()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规则的精准定义。
中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为战略资源加上了合法合规的“保险锁”。
10月9日发布的第61号公告,更是推出了“穿透式管制”这一创新性制度设计,精准遏制了“洗产地”等规避行为。
![]()
这就意味着,任何含中国原产稀土成分超过0.1%的境外制造物项,出口都必须获得中方许可。
这套组合拳下来,中国早已不是那个只会低头出货的资源搬运工,而是手握手术刀,能精准决定谁该“手术”、谁该“输血”的规则制定者。
这,就是实力的最佳体现。
![]()
从“精准管控”到“白名单”的博弈升级
这套“三位一体”的组合拳,其影响力早已超越中美双边,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深刻的产业链震动。
欧盟对外部稀土供应的依赖度高达98%,其中重稀土更是几乎完全依赖进口。
中国驻欧商会数据显示,就在9月份,共有46家欧洲企业因稀土断供而被迫停产,其中不乏德国博世、法国阿尔斯通这样的行业巨头。
![]()
这促使欧洲企业纷纷行动起来,开始游说本国政府,希望中方能设立一个“白名单”式的快速审批通道。
有意思的是,中国对此的回应是“正在研究相关创新工具”,既没有拒绝,也没有轻易承诺,始终掌握着主动权。
与此同时,美国拉着日本、澳大利亚搞的“关键矿物联盟”,进展却相当缓慢。
![]()
日本虽在10月首次从中国以外的国家进口了纯电动汽车所需的重稀土,但其背后的精炼技术依然无法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日本与法国推进的稀土精炼项目尚在建设之中,计划在2027年打造的深海稀土工厂船,目标年产量也仅有5000吨,对于全球巨大的需求缺口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
这种鲜明的对比,让全世界都看清楚了,谁能真正掌控稀土的命脉。
德国博世工厂的生产线经理,看着静止的流水线,心情无比复杂。
他游说本国政府向中国申请“白名单”的举动,或许是这场全球博弈中,最无奈也最真实的注脚。
权力,正在以一种静默而有力的方式,进行着转移和重构。
![]()
21世纪的王权是“规则定义权”
这场全球范围的连锁反应,标志着一个深层变革:一种全新的权力范式正在悄然开启。
它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21世纪,谁掌握了关键资源的加工技术和产业闭环,谁就掌握了定义游戏规则的权力。
这远比单纯拥有资源本身,要来得更为重要和持久。
![]()
中国的稀土政策,从始至终都没有想“卡谁的脖子”,而是进行一种负责任的精准管控。
因为稀土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极其显著,中国已投入超过200亿元用于矿区生态修复,关闭了上百家环保不达标的企业。
同时,中方也明确表示,用于民用用途的合规出口申请都会获得批准,并将优化许可流程,缩短审核时间,积极促进合规贸易。
![]()
这种“精准管控下的有限开放”,既维护了自身的国家安全,也展现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这就好比一场高手的围棋对决,中国看似没有落子,但通过构建自己的“势”,都陷入被动。已经让对方的每一步
棋盘之上,落子无悔。
中国已经落下了定义规则的关键一子,而世界,正在静静等待着美国的应招。
![]()
结语
中国的从容,源于将技术优势锻造为规则利剑,用精准管控取代了全面对抗。
未来大国竞争的核心,将从拥有什么,转向定义什么,规则话语权即是新时代的王权。
当“卡脖子”变成“定规则”,我们该如何拥抱这场静默的权力革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