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18日,美国财政部更新的数据让人警觉,中国又一次减持了美债。
这已经不是中国今年第一次减持,频率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中国面向欧洲市场推出的新一批主权债券却被抢得空前火热。
一个在卖,一个在被疯抢,资金的流向正在发生微妙而明显的变化。这种对比并不只是金融市场的短期波动,而是反映了背后更深层的信任转移,也揭示了国际金融格局中,谁在失去吸引力,谁在悄然崛起。
![]()
减持美债的信号
中国这次9月减持了5亿美元美债,表面看起来金额不算大,但结合时间点来看,这已经是年内持续操作的第五次。
从节奏上看,中国不是在做短线操作,而是在有节奏地退出对美债的依赖,这种动作更像是一种长期策略。
实际上,中国持有的美债早已不如过去那么重。在过去十年里,中国对美债的持仓规模一路减少,从当年的全球最大持有国到如今的逐步退场,变动的方向非常明确。
![]()
每一次减持,累积起来,已经足以说明一个问题,中国正在重新安排自己的外汇资产配置。
这种调整的根源不难理解,一方面,美国自身的财政状况让人越来越难以放心。政府债台高筑,债务总额飙升,财政预算案频频遇阻,甚至一度出现政府停摆风险。
另一方面,中国自身的对外资产配置也在发生变化。近年来,中国央行在增加黄金储备的同时,也在拓展更多非美元计价的资产,比如欧元、人民币资产等。
这种去美元化的趋势其实并不新鲜,但近几年动作更为频繁,方向也更为清晰。
![]()
更值得注意的是,不只是中国在减持。英国也在近期减少了对美债的持仓,而且9月份,应该减持393亿美元的美债,这说明,即便是美国的传统盟友,也开始重新审视手中美元资产的安全性。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日本在近期选择小幅增持,但这更多是出于本币贬值和收益率考虑,不具有代表性。
中国的减持行为,是根据自身风险判断,逐步调整策略的结果。从市场反应来看,虽然短期内不会引发剧烈波动,但长期来看,这种趋势一旦形成并持续,就会对美债的整体吸引力构成实质性影响。
![]()
中国债券受追捧,是信心的流向更是趋势的转换
与对美债的“冷处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期中国新一批主权债券在欧洲市场获得了超出预期的热烈反响。
这次中国在境外发行的是欧元计价的主权债券,面向欧洲多个国家机构投资者开放。结果显示,市场对这批债券的需求极强,认购热度远远超过了发行规模。
国际资本的这种反应,首先是对中国债务信用的认可。在如今全球经济普遍承压的背景下,能吸引如此多的海外资金,说明投资者对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财政稳定性以及政策透明度有着较强的信任。
![]()
特别是在一些西方国家面临高通胀、高负债、低增长的三重压力时,中国市场在投资者眼中显得更加稳定可控。
其次,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一部分。虽然这次发行的是欧元债券,但本质上是中国在拓宽非美元融资渠道,通过多币种债务工具增强对外融资能力,减少对单一货币体系的依赖。
这种做法不仅提升了中国债券在全球市场的能见度,也带动了人民币资产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参与度。
![]()
从更深层的角度来看,中国债券受到国际认购机构青睐,并非偶然。近年来,中国在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持续推进结构性转型,同时保持了较强的出口韧性。
此外,国际市场对中国债券的兴趣,也有助于推动其纳入更多全球主流债券指数。一旦中国债券在这些指数中占比上升,就意味着将有更多的被动型资金流入这类资产,进一步增强其市场表现和流动性。
因此,中国债券的热销,不只是一次市场行为,更是全球资本结构调整中的一个重要信号。
![]()
谁更具稳定性,谁更讲信用,资金就会向谁倾斜。这种变化,是从根本逻辑出发的理性选择。
美债受压,中国债券升温,全球金融格局正在改写
美债曾经是全球投资者眼中的“安全资产”,但如今,这个标签正在逐渐褪色。
随着美国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国债利息支出逐年攀升,甚至已经占到财政收入的相当比例,连本国专家都开始担心美国财政的可持续性问题。
![]()
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投资机构开始寻找替代选项。中国债券的出现,恰好满足了这种避险与收益兼顾的需求。
特别是在金砖机制、亚洲区域合作等多边平台的推动下,中国债券正在成为一种跨区域金融合作的纽带。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政策主动性也不断增强。通过主动开放债券市场、完善监管机制、优化外资参与流程,中国在不断提升债券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
不同于传统的金融霸权路径,中国更注重市场规则的国际兼容性和参与者的多元化,这种姿态也更容易获得发展中国家和中立投资机构的认同。
反观美债,虽然规模庞大、交易活跃,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它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更关键的是,这种变化具有结构性特征,而非阶段性现象。随着国际投资者逐步建立起对中国债市的认知和信任,未来中国在全球资本市场的话语权也将随之增强。
这不只是金融数字的变化,更是国际经济力量重新分布的一个缩影。
![]()
金融秩序悄变,资本选择不说谎
从表面看,这是一次资产配置的再平衡。从深层看,这是一次关于信任、风险和收益的再判断。
国际资本市场历来是冷静的,它不看口号,只看风险控制和收益回报。在如今这个不确定性加剧的世界里,谁能保持经济稳定、财政可控、政策明确,谁就更有可能获得资金的青睐。
![]()
美债的吸引力在下降,中国债券的热度在上升,这是市场自己给出的答案。金融秩序的重构并不一定会轰轰烈烈,但它正在一点一点悄然发生。
或许未来还会有波动和博弈,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资本已经在做选择,而这个选择,正逐步改变世界金融地图。
参考信息:
9月中国减持5亿美元美债,日本增持89亿美元——上观新闻2025-11-19 09:02
中国财政部在卢森堡成功发行40亿欧元主权债券——中国新闻网2025-11-19 19:39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