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2025年11月,全红婵家那栋耗时数月、凝聚全家期盼的三层半别墅终于封顶,本应是苦尽甘来、阖家欢庆的时刻。
可喜庆的鞭炮声尚未散去,喧嚣便接踵而至——空中盘旋的无人机如蜂群般围拢屋顶,院墙一夜之间被各类装修广告贴得密不透风,连周边村民建房也仿佛暗中较劲,争相拔高楼层以吸引眼球。
![]()
这一幕幕似曾相识的画面,与当年“大衣哥”朱之文因成名而被围观、直播、消费的情景如出一辙。
难道,从农村走出的冠军家庭,注定要在万众瞩目中失去最基本的安宁?
![]()
农村走出的顶流
老话讲得好:“人怕出名猪怕壮”,这句话用在全红婵和大衣哥朱之文身上,再贴切不过。
两人皆出身于普通农家,没有背景、没有资源,靠的是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实实在在的才华,一步步走到了全国舞台的中央。
![]()
年仅14岁的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上凭借近乎完美的跳水表现,以“水花消失术”惊艳世界,站上最高领奖台。她训练时手臂磨破皮、膝盖布满淤青的画面,让无数人为之动容,被亲切地称为“国民小英雄”。
而大衣哥朱之文,则是在田间地头一边劳作一边练嗓,最终在《星光大道》舞台上一鸣惊人。他那浑厚嘹亮的歌声穿透了泥土气息,将一个普通农民的身份彻底改写,成为家喻户晓的草根歌手。
![]()
他们的故事原本是励志典范,激励着万千普通人相信努力可以改变命运。然而,荣誉加身之后,随之而来的并非全是祝福,反而是层层叠叠的打扰与索取,连家乡都难以幸免。
成名后的“甜蜜负担”
大衣哥内心的煎熬,或许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未出名前,他是村里默默无闻的庄稼人,为人朴实厚道,邻里有事随叫随到,从不推辞。
![]()
但自从站在聚光灯下,生活便急转直下——家门口成了打卡圣地,访客络绎不绝,开口便是各种求助:“借点钱盖房子”、“孩子上学缺学费”、“想买辆车撑门面”……理由五花八门,却都打着“乡亲情谊”的旗号。
朱之文本性善良,不忍拒绝同村熟人,一次次掏钱相助,结果抽屉里攒满了借条,真正还钱的人寥寥无几。
![]()
他自费为村庄修路、建文化广场,原想改善乡亲生活环境,没想到换来的却是抱怨不断:“这条路太窄,货车进不来”、“广场怎么不装个喷泉?”
更令人寒心的是,有人直接搬着小板凳坐在他家门前,举着手机全天候直播,连吃饭、喂鸡这些私密场景都被当成流量素材,毫无底线地公之于众。
![]()
久而久之,大衣哥出门买包盐都要偷偷摸摸,生怕被人认出。曾经温馨的家园,竟变成了无法逃离的囚笼。
这边大衣哥尚未喘息,全红婵一家又陷入了同样的困境!
![]()
别墅封顶后的 “麻烦”
2025年11月,全红婵家的新居刚刚完成封顶仪式,原本象征希望与新生的建筑,却迅速沦为外界追逐热度的目标。
从动工之日起,迈合村的上空就未曾清净——一架架无人机低空盘旋,最多时一天多达十几批次,清一色来自各地网红和自媒体团队,只为拍摄所谓“冠军之家”的施工进展。
![]()
施工负责人无奈表示,飞行器频繁靠近严重影响作业安全,工人无法正常施工;村中老人更是深受其扰,清晨五六点就被轰鸣声惊醒,午休时间也无法安睡。
最令人心酸的是全红婵及其家人。父亲在接受采访时神情疲惫:“我们不知道具体是谁操控,但知道又能怎样?”
![]()
一家人如同生活在透明玻璃罩中,哪怕只是在自家院子里吃饭、散步,都会被远程拍摄上传网络,隐私荡然无存。
无人机风波未平,商业炒作又起——多家建材公司连夜将瓷砖广告、装修海报张贴于新房外墙,洁白墙面瞬间变成流动广告墙,宛如一场无声的侵占。
![]()
为了保护女儿,全红婵父母几乎谢绝一切社交活动,连亲戚聚会也婉言推脱,唯恐节外生枝。
这一切,正是“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的现实写照!
![]()
人性的现实面
回想全红婵家尚处困境之时,母亲患病需长期治疗,经济拮据,那些平日自称亲戚的人影踪全无。
可自从她夺得奥运金牌,这些人突然纷纷现身,笑容满面地上门攀亲叙旧,言语间无不透露着功利色彩。
![]()
而大衣哥的经历更显悲凉。早年他在田埂上唱歌,常被讥讽“不务正业”;成名后,昔日冷眼之人却一个个转变态度,争先恐后前来求助甚至索要合影。
正应了那句古训:“斗米恩,石米仇”。你越是宽容忍让,别人越觉得理所应当,最终连最基本的尊重也被消磨殆尽。
![]()
面对纷至沓来的困扰,大衣哥与全红婵家庭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
大衣哥始终秉持“和为贵”的心态,总担心拒绝会伤了乡情,一旦有人诉苦或指责他“忘本”,他就陷入被动,只能默默承受。
![]()
可这种毫无原则的善意,并未换来感恩,反而助长了他人得寸进尺的心理。最终他自己身心俱疲,不得不闭门不出,活成了一个被围观的“符号”。
这也警示我们:善良若无锋芒护体,终将成为他人欺凌的温床。
![]()
相比之下,全红婵的母亲则展现出极强的边界意识,堪称“清醒硬核”的代表。面对外界质疑,她直言不讳:“婵婵训练有多苦,做父母的最清楚。”
无论是对打着亲情名义上门讨好处的亲戚,还是对着门口架起设备直播的网红,她一律果断关门,毫不留情。
![]()
正是这份坚定的态度,为家庭筑起了一道防护墙,有效遏制了无休止的侵扰。
事实证明,真正的善良,应当有所选择——它只属于懂得珍惜与回报的人。对于只想占便宜者,果断说“不”,才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
![]()
全红婵一家能在汹涌的流量漩涡中守住一方宁静,靠的正是这份清醒的认知与强硬的姿态。
当然,全红婵带来的影响力也不全是负面的。对她家乡迈合村而言,这场突如其来的关注,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发展契机。
![]()
过去这里籍籍无名,农产品滞销,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如今,“全红婵故乡”成了响亮名片,村民们顺势开办农家乐,推广本地特产如荔枝、龙眼等,销量猛增。
村道拓宽了,路灯亮起来了,村委会还规划启动“体育文化旅游”项目,拟建设小型跳水体验区,吸引游客前来感受运动魅力。
![]()
这样的正面效应,才是真正值得鼓励的名人带动模式——既让冠军的荣光惠及故土,也让乡亲们共享发展红利,实现个人与集体的双赢局面。
结语
不可否认,流量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带来机遇,也可能酿成灾难。
![]()
一些人为了博取眼球,不惜突破道德底线,无视法律法规,将他人生活当作免费内容素材。他们只看到冠军背后的热度价值,却忽略了她们也是血肉之躯,也需要基本的生活空间与心理安宁。
这种“吸血式蹭流量”的行为,不仅严重干扰了全红婵一家的日常生活,也在无形中侵蚀着社会的诚信与温情,亟需法律与平台共同介入治理。
![]()
信息来源
今晚网:《从谩骂“大衣哥”到直播互撕 网暴不是“无本生意”》2025年11月11日
大象新闻:《全红婵老家盖别墅 无人机满天飞》2025年5月7日
上游新闻:《全红婵老家新房封顶引来大量无人机“围观”:全父表示无奈 村民称有噪音干扰》2025年11月10日
上游新闻:《全红婵老家新房封顶引来无人机群,别为了流量破坏他人的宁静》2025年11月11日
光明网:《“大衣哥”成名12年后:每天仍有数百人上门求合照,他希望儿子做个合格的农民》2023年2月24日
杭州日报:《“大衣哥”朱之文回应热度下降:现在没人踹门了,不愁吃穿,比以前干建筑打工要强》2025年11月1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