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婷来啦,你去年给我送来的东西还在。”当失明的阿姨紧紧握住翁美婷的手,说出这句朴实的话,翁美婷深切感受到,自己的志愿服务已经真真切切走进了老人们的生活里。这些瞬间,让她更加放不下自己的工作。
在潮州,像翁美婷和郑曼霞这样的巾帼志愿者正活跃在社区和乡村的各个角落,她们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关怀对象,用一次次入户探访、一场场公益活动,为需要帮助的老人和儿童送去温暖与关爱。
![]()
翁美婷:
要做困难老人的“亲闺女”
现任潮州市扶贫济困慈善协会秘书长、潮州市湘桥区义警志愿者协会常务副会长的翁美婷,自2016年成为社工以来,已经累计开展上千次入户探访、赠送物资、捐资助学,她将志愿精神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足迹遍布潮州各个角落。
在翁美婷看来,真正的关怀是持续走进对方的生活,成为他们可以依赖的“亲人”。她时刻牵挂着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残疾老人。
骏老伯是一名高龄独居老人,重度耳聋。翁美婷每个月都会为老伯送去大米、食用油、面、麦片等物资。而老伯也早早就坐在门口等候,还会用他那有限的表达能力,指着家里的橱柜、砧板、驱蚊灯等,告诉其他同行的志愿者,“这些都是阿婷为我送来的!”
除了定期走访慰问独居老人,翁美婷还带领潮州市美都美发美容培训学校的同学们,共同成立长者发屋,支持、配合各社区开展义剪公益活动。目前,长者发屋已走进8个社区,每月固定为300多位老人提供义剪服务,每年开展义剪活动达120多场次。
翁美婷事事亲力亲为,这份善意也在家风的浸润中愈发蓬勃。有一年春节前,翁美婷在家匆匆准备午饭,准备下午前往潮安区归湖镇探访60户受助家庭。得知妈妈要去送温暖,她的大儿子蔡弘泽主动提出:“我来写60个‘福’字,妈妈帮我送给受助的阿姨伯伯吧。”孩子扔下饭碗就跑进书房挥毫泼墨,弟弟也跟着帮忙。
在翁美婷出发前,60个饱含深情的“福”字准时交到了她的手中。红纸黑字的“福”字为受助者家中增添一抹温暖的颜色。
![]()
![]()
郑曼霞:
一老一小的“多面手”守护者
在潮安区登塘镇,郑曼霞是群众熟知的“多面手”巾帼志愿者。作为登塘镇党建和组织人事办公室四级主任科员、镇妇联执委委员、登塘镇志愿服务队队员,她将“一老一小”与困境家庭的“微心愿”作为联结爱心的纽带。
2024年,她在三新乡村走访入户时发现8岁孤儿小邱家屋顶吊顶零散脱落,立即主动找热心人士募资2000元完成修缮,让孩子的家重归安稳。在她的努力下,登塘镇的志愿服务不再是简单的物质帮助,而是有温度的情感连接。
她还把关爱落实到细微之处,利用节日,和志愿者们与老人一起包饺子,把热腾腾的关怀送到老人们的心坎上;她带动退休校长开设书法、象棋公益培训,让乡村孩子的假期充满墨香;她推动当地的理发店开展“重阳节义剪”服务活动,让雷锋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在郑曼霞的感召下,越来越多村民从投身志愿服务,形成了“一人带动一群人”的志愿涟漪。登塘镇的志愿服务从最初的少数人发展到更多人的参与,成为一抹亮眼的“巾帼红”。
![]()
郑曼霞组织登塘镇“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开展义剪义诊服务,让雷锋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
郑曼霞与巾帼志愿者在“妇女之家”为老人制作美食,让关爱通过美食传递
在南粤大地上,活跃着一支支充满温暖与力量的队伍,她们来自不同行业,却怀揣同样的爱心与热情;她们奔走于街头巷尾,用脚步丈量民情,用专业传递关爱。为生动展现全省巾帼志愿服务的精神风采与温暖实践,南粤女声推出“巾帼志愿风采”专栏,聚焦广东各级巾帼志愿服务队伍深入社区、走进家庭、服务群众的暖心故事,展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南粤大地的生动实践。让我们一起关注她们的身影,聆听她们的故事,感受巾帼志愿服务的温暖力量。
![]()
来源:潮州市妇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