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6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在题为《党代会巡礼|哈工大为强国建设再造新一批“国之重器”》一文中介绍了学校在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绩。
![]()
基础研究不断跃升
获批项目持续增长。近5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95项,直接经费16.7亿元。获批青年科学基金A类22人、B类33人,在数学、物理、化学、医学4个学科均取得突破,1人获首批青年科学基金A类(延续)支持。
![]()
高层次学术团队/人才不断涌现。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卓越研究群体(原基础科学中心)2个、创新研究群体5个。入选中国科协第十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4位,位居全国第二。
顶刊学术论文实现倍增。在《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发表论文15篇。一批原创研究成果登上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科学》(Science)发文,解析了长久以来关于BCR结构与组装机制之谜,对认识BCR启动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以及开发靶向BCR的免疫疗法用于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关键结构基础。
《自然》(Nature)发文,实现了激光波前形态的自由调控,开创性地推动了激光技术从“固定模斑”向“自由定制”的跨越,大幅提升了激光在通信、计算、感知、成像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国际权威杂志《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发文,突破从0到1原理创新,实现活细胞光学成像方法中分辨率最高(60纳米)、速度最快(564帧/秒)、成像时间最长(1小时以上)的超分辨显微成像。
经济学国际五大顶级期刊之一《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a)当期首篇发文,让数学“跨界”碳交易,以严谨的数理经济学理论模型为碳排放管理提供新思路。
人文社科研究实现突破。获批国家语言文字关键研究领域领航计划创新团队,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国家语言技术与数字经济研究中心,获批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8项、是“十三五”期间的2.6倍。
重大平台协同发力
“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全球开放。学校牵头建设的我国航天领域首个、东北地区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正式通过国家验收,总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关键技术全球领先,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空间环境与物质作用基础科学研究平台,成为支撑我国开展重大前沿探索、重大空间活动的重器利器,至今已累计为国内外科研团队提供超过6万小时的实验服务。
国家重大平台形成集群。作为依托单位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达17个。新增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3个、并列全国高校第一,新增国家级引智基地4个、区域联合实验室4个,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中连续4年获评“优秀”、连续2年居中央级高校第一,为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急需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服务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
编辑、审核:艾克旦
版权声明:本文由“TOP大学来了”综合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文章转摘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