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高唐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不仅流淌着真实的历史长河,老辈子也传下来很多动人的神话传说。
每个故事里头,都藏着咱老祖宗的念想和智慧,也折射出民间最朴素的情感与愿望。
牛城的传说故事:一座城池的灵性印记
咱高唐为啥叫“牛城”?这里头有个说法。听说在南北朝时期,当时的高唐城在伦镇西(今禹城境内),黄河发大水,把老的县城给冲毁了。
当时的县官奏明朝廷后奉旨在原地建新城。可邪门的是,白天辛辛苦苦把城墙垒起来,过了一夜,就塌了!连着好几回都这样。
后来才知道,原来啊,是一头小黄牛搞的鬼。它每到晚上,就用它的犄角“哐哐”地把新墙给抵倒。当时的县太爷就带着人去追,这小牛也不怕人,扭头就往西跑,马队在后头追,追着追着,跑到一个水湾边上,小牛“噗通”一下就跳进去,没影儿了!
县太爷一看,明白了,这是神仙指路啊!当下就决定,城,就建在这儿!(现在的高唐城位置)。
而且为了敬奉神牛,就照着牛的模样来建。东门,那是“牛头门”,门口两条路,活像两根牛角。西门出去那条长路,那就是牛尾巴。 那个水湾呢,大伙儿就管它叫“牛犊子湾”。
打那儿起,咱高唐就有了“牛城”这个名儿,这牛劲儿,也像是刻在了咱高唐人的骨子里,更象征着高唐人民坚韧不屈,积极向上的性格。
花姑的故事:教咱种棉花的神仙
要说对咱高唐老百姓恩情最大的,那得数花姑。
老辈人讲,那是宋末元初的时候,一位叫花姑的仙女来到了咱这儿。她心肠好,见大伙儿日子过得苦,就把怎么种棉花、怎么纺线织布的手艺,一点儿不藏私,全都教会了大家。
打那以后,咱高唐的棉花就出了名,白花花一片,织出的布又好,日子也一天天富裕起来,“金高唐”的名声就是这么来的。
人们念着她的好,明朝万历年间,就在城西(现在的清平林场)给她修了座“花姑庙”,年年正月二十八的花姑节都会举办庙会,人们通过煮面疙瘩、面片和面条等习俗祭拜花姑,祈福。
更神的是,庙里花姑神像的脸色,还能预示年景呢!要是看着笑眯眯的,今年棉花准丰收。要是看着脸色沉,那收成可能就不太好。
这个习俗一直传到现在,咱高唐人对棉花的感情,对花姑的感激,都在这日子里了。
金鸡的传说:那只帮人干活的神鸡
在咱县清平镇沈庄那边,还流传着一个“金鸡”的故事。
说是明初时期,村西头的前营有只金鸡。那可是个宝贝!老百姓去地里搂柴火的时候,要是能把这只金鸡放在耙子上,那可省大力气了,耙子自己好像会动,搂的柴火还特别多。
可惜啊,后来有个南方的商客,识货,不知道用了啥法子,把这金鸡给弄走了。 打那以后,金鸡就再也没出现过。
这故事听起来有点可惜,但你说,为啥老辈人要传这个故事?不就是盼着干活能轻省点,日子能好过点嘛!那只金鸡,就是咱老百姓心里头,对好日子最实在的盼头。
您看,这些故事不是什么大道理,就是咱高唐人祖祖辈辈口口相传下来的。里头有建新城的不易,有对教会我们手艺的仙女的感恩,也有对轻松过好日子的简单盼望。
这些传说故事,就是咱高唐人的精气神儿,是魂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