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江门,塘口墟是曾只有9户人家的“空心村”,如今却客流如潮,焕发出全新光彩,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走进这个村子,一家简约时尚的书店格外引人注目。它由五个旧粮仓改造而成,外观一致,内部设计却各具特色。书店内不仅藏书丰富,还融入了创意元素,书香、咖啡、文创产品相得益彰,吸引着众多读者前来打卡。
书店店长郭行健介绍,在七夕、冬至前后,书店人流可达3000—4000人,长廊处常常人满为患。店内每个“舱”都有别致的空间装置,深受小朋友喜爱;咖啡馆常常座无虚席;70余款在地化文创产品,如醒狮、碉楼、马岗鹅等主题的商品,销售贡献率高达40%左右。郭行健本人也是被乡村的魅力所吸引,他坦言相比城市,自己更喜欢乡村。店里的员工来自五湖四海,基本上都是“95后”。
![]()
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以及对文化的重新挖掘,塘口墟重焕生机。越来越多像郭行健这样的年轻人带着梦想来到这里,为曾经的“空心村”注入了新活力。
专注于乡村建筑设计的无名营造社,主要承接文旅项目,如乡村民宿、乡村图书馆、乡村美术馆等。团队成员表示,看到乡村有新的发展方向,有更多人愿意回流,这是他们愿意留在这里的原因。
![]()
新人的到来,也带动了原本在外打拼的本地年轻人回流。他们唤醒“沉睡”的旧街建筑,将旧碉楼打造成“网红民宿”“乡村咖啡馆”。半分咖啡主理人梁艳芬将家乡味道融入行业,研发出腐乳咖啡。原本只想先让村里人尝鲜,没想到意外走红。
![]()
此外,当地还推出“游牧计划”,为年轻人提供半年免费食宿和创作、创业空间,鼓励他们接触了解乡村。负责人刘世游表示,乡村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很陌生,希望通过这个计划为他们提供机会。
如今,特色农业加上深厚的文化底蕴,再融入旅游元素,塘口墟从曾经的“空心墟”成功转变为充满活力的文旅打卡地。一杯咖啡里,飘出的不只是浓香,更有盘活闲置资源、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经验。
(总台记者 周羽 戴威 开平融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