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吐槽高德打车支付设置只能“二选一”,据网友视频显示,下单后支付界面会仅提供两个选项,分别是“开通免密支付”和“暂不开通,预付车费102.3元”,若均不选择,系统会进一步弹出“继续开通”“仅呼叫出租车”“放弃叫车”的二次选择,该视频引发热议。
![]()
涉嫌侵害用户选择权
据密度财经,不少网友吐槽高德打车“二选一”支付,甚至有网友发视频吐槽自己使用高德打车下单预付款时,弹出的支付界面仅提供“开通免密支付”这一种付款选项。
对此,高德打车官方客服表示,乘客支付订单以手机端提示为准,若存在该情况,建议乘客先开通免密支付,打完车之后再关闭。同时,客服还表示,此类界面并非每笔订单都会出现,若乘客附近信号不好,或为了鼓励司机更快接单,就会弹出“先预付”,后续也会将该情况反馈给专员核实处理。
有媒体认为,“默认开通”是对用户选择权的隐性侵犯。免密支付的核心矛盾,在于“便捷性”被异化为“强制性”。部分平台将免密支付设为默认选项,是利用用户嫌麻烦的心理,模糊了授权的边界:用户往往在不知情、未主动确认的情况下,就被绑定了免密扣款协议。这种被动开通,不仅剥夺了用户对自身支付安全的控制权,更让一些小额扣款在神不知鬼不觉中被启用,成为侵害用户财产权益的灰色地带。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技术手段,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经营者通过搭配、组合等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由此可见,那些通过繁琐步骤、隐藏选项或悄悄搭售等方式让消费者难以取消便捷支付的行为显然是不符合法规要求的。
除了涉嫌违法,长远来看平台这些“小聪明”式的设计并不能给自己带来收益。所谓的“摩擦力设计”看似利用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使用习惯暂时留下了一部分用户,但对平台的口碑却会造成巨大的损伤。不少用户因为找不到取消便捷支付的入口或嫌取消过程太麻烦,索性直接卸载App不再使用。对于平台来说,这样的“小聪明”式留客显然得不偿失。
协会倡议不得默认开通
免密支付早就不是新鲜事。网络购物,自动支付;会员续费,悄然完成;打车出行,下车扣款……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免密支付也出现在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追求便捷高效的当下,免密支付缩短了交易时间,提升了消费体验,重塑了交易场景,因而得到了各方的欢迎。
但是,省时省事就真的省心吗?便捷的背后,隐藏着资金安全的种种风险,诱导开通、取消难、易被盗刷等问题屡见不鲜。特别是老年人群体,由于对智能设备不熟等原因,很多时候都不知道开通了免密支付,花了不少冤枉钱不说,还给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以可乘之机。这些问题,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更让数字支付的安全底线屡屡失守。
近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关于加强“免密支付”业务安全管理的倡议》。协会倡议,支付服务主体应进一步加强“免密支付”业务安全管理,具体包括:杜绝默认开通行为,提供限额管理功能,在显著位置提供“免密支付”一键取消功能等。同时,协会倡议,用户应定期检查免密支付签约情况等。
那么,如果不小心开通了免密支付功能,该如何关闭呢?
据每日经济新闻,以支付宝为例,从打开支付宝首页开始,需要依次点击“我的”“设置”“支付设置”“自动续费/免密支付”图标后,再选择对应的商户,才能关闭向某商家免密支付的服务,这一过程需要经过至少5次页面跳转。
而微信则需要依次点击“我”“服务”“钱包”“支付设置”“免密支付”图标,再选择对应商家页面,需要经过6次页面跳转才能关闭服务。另外,京东和美团分别需要5次、6次页面跳转。
业内人士表示,免密支付本身具备一定的存在合理性,且平台承诺“被盗全赔”,可以一定程度上保障支付安全。但平台要充分尊重用户选择权,“别搞默认勾选那一套”。
免密支付究竟安不安全?
免密支付之所以被吐槽,除了开通容易取消难外,更重要的则是支付安全。免密支付带来便捷的同时,却暗藏着手机丢失后引发账户被盗风险,以及扫码出错后账户资金被错误扣除风险。
“我只是想看看商品详情,一点链接竟直接付款了!”日前,消费者刘女士在社交媒体吐槽。她点开短视频平台商品链接后,未经历密码确认或加入购物车环节,交易瞬间完成。刘女士回忆,此前支付时平台已默认勾选“免密支付”,导致后续购物“一点即买”。
消费者赵女士也反映,其支付软件连续四月自动扣款28元,追溯发现是某视频平台会员“免费试用”到期后自动续费所致。她表示,开通时平台未显著提示续费金额与周期,致使她在不知情下持续付费。
“免密支付”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放大资金风险。一旦手机丢失,不法分子可借助该功能快速完成多笔小额盗刷。即便设备未丢失,网络钓鱼、恶意软件等也可能窃取支付信息,利用免密漏洞实施盗刷。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手机钱包,银行卡也存在免密支付的功能,并已经演化为银行卡的基础功能。
以银联卡为例,当持卡人使用具有“闪付”功能的金融IC卡或支持“银联手机闪付”的移动设备,在指定商户进行一定金额内的交易时,只需将卡片或移动设备靠近POS机等受理终端的“闪付”感应区,即可完成支付。支付过程中,持卡人不会被要求输入密码,也无需签名。
此次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出的倡议,是对免密支付进行监管的有益尝试。倡议的核心在于将选择权真正交还用户,既要让开通按钮更醒目,杜绝默认勾选的套路,更要让关闭通道更顺畅,一键取消不再为难。
当然,防范免密支付风险,不能只靠一纸倡议,还需要将倡议条款转化为有章可循的硬规范。监管部门要强化监督力度,及时查处仍存在默认开通、隐蔽条款、关闭困难等问题的支付服务主体。作为用户来说,也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养成主动对账、设置合理限额的良好习惯,遇到不合理扣款要及时处理,避免更大损失。
(内容综合自密度财经、每日经济新闻、东南网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