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太行山东麓的石家庄市元氏县南苏村层林尽染。沿着蜿蜒的道路前行,成片的核桃林随山势起伏,呈现在眼帘。与普通食用核桃不同,这些果树普遍低矮遒劲,正是村里近年重点培育的“文玩核桃”。
南苏村的文玩核桃产业,从选址便藏着巧思。“我们村背倚封龙山余脉,前临槐河支流,沙质土壤富含铁、锌等矿物质,是文玩核桃积淀油性、形成好纹路的天然温床。”南苏村党支部书记赵波涛对记者说。现如今,这个依山傍水的山区村,正凭借一枚枚“掌中雅物”,蹚出一条传统农业与文化消费相融合的特色增收路。
文玩核桃因兼具把玩价值与收藏属性,市场价格可达食用核桃的10倍以上,且本地生态条件恰好适合种植。南苏村文玩核桃种植户赵国旗说:“你看这棵树,树龄5年,虽然个头不高,但纹路已经显深,再养两年结果后配对出售,至少能卖千元。”
文玩核桃讲究“配对难、精品少”,如何让山货变“尖货”?南苏村给出的答案是请进来、学起来。为此,他们经常邀请河北农业产业协会的专家来村里授课,并在种植基地现场进行指导,为大家答疑解惑。
小核桃撬动大产业,如今,南苏村的文玩核桃已形成“种植——初加工——线上销售”链条。目前,全村有文玩核桃种植户200户左右,亩均收益超2万元,带动村集体年增收10余万元。
从荒山坡到“聚宝盆”,从土核桃到“文化果”,南苏村发展特色农业,关键在于找准契合点,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优势,拓宽乡村发展新路子。这颗深山里的“掌中宝”,承载着南苏村村民更红火的致富梦。(记者 杜倩倩)
(石家庄新闻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