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6岁的黄阿姨(化名)终于摆脱了困扰她十年的顽疾,而带来这一转机的,竟然是来自健康捐赠者的粪便。
黄阿姨是一名结肠癌术后患者,十年间每日腹泻多达5~8次,反复的皮疹、瘙痒与营养不良让她痛苦不堪。辗转多家医院,尝试各种药物无果后,她在市中心医院就诊,经过专家检查发现,她的肠道有害菌远超正常水平,结合其病史分析得出,这与她长期抗生素使用及化疗药物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衡有关。经过多学科评估,专家建议她接受了一种特殊疗法——肠菌移植。
仅一个疗程,她的腹泻次数就从每日5~8次减少到1次,大便恢复正常,体重和营养指标明显改善,整个人精神焕发起来。
![]()
图源摄图网(已授权)
便便的“逆袭”,从排泄物到治疗剂
在传统观念中,粪便是人体的排泄物,唯恐避之而不及。然而,在现代医学中,它却成为了一种珍贵的医疗资源。
肠道内寄生着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共同构成了肠道菌群,它们影响着人体的消化、免疫甚至心理健康。
当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引发多种疾病,而通过移植健康供体的肠道菌群来治疗疾病的方法,被称为菌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或肠菌移植。
近年来,肠菌移植不仅在艰难梭菌感染等领域表现出色,更在肿瘤治疗中展现出惊人的潜力。一位8岁的白血病患儿琳琳在化疗后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肠炎。
她腹泻、腹痛、发热和血便,身体状况急剧下降。在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医生们为她实施了洗涤菌群移植治疗。移植后3天,琳琳的症状就开始改善,一个月后,她的肠道菌群和免疫力都得到了恢复。
肠道菌群,肿瘤治疗的“幕后指挥家”
你可能想知道,肠道菌群究竟如何影响肿瘤治疗?科学家们发现,这些微小的生物在我们的体内扮演着 “幕后指挥家” 的角色。
肠道菌群能够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影响肿瘤微环境。一项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某些肠道细菌可以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一种免疫疗法)的疗效。
具体来说,肠道菌群通过多种机制对抗肿瘤:
调节肿瘤微环境:黏液真杆菌(Eubacterium limosum)是一种潜在的益生菌,研究发现它能够改变肿瘤微环境,增加TNF-α和INF-γ、CD8等抗肿瘤细胞因子的水平,同时降低IL-6、IL-10和TGF-β、CD4等促进肿瘤生长的因子。
产生抗肿瘤代谢物:这种细菌还能产生包括吲哚-3-乳酸(ILA)、吲哚-3-乙酸(IAA)、L-精氨酸和丁酸在内的代谢物,这些物质在实验中都显示出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影响免疫细胞活性:研究发现,经过肠菌移植治疗后,患者肿瘤微环境中的CD8+ T细胞(一种能够杀伤肿瘤细胞的免疫细胞)水平显著提高。
竞争性抑制有害菌:罗斯氏菌属(Roseburia)和真杆菌属(Eubacterium)等健康菌群的丰度显著增加,可以占据有害菌的生存空间,减少如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等可能促进癌症的有害菌数量。
肠菌移植能够突破免疫治疗耐药性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的重要突破,但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对这种治疗产生耐药性。科学家们开始探索是否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来逆转这种耐药性。
一项名为MITRIC的临床研究正在评估肠菌移植对多种癌症患者的效果。招募至多 20 名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ICI) 治疗后病情进展的患者,这些患者将接受来自 ICI 有效患者(疗效持续 > 12 个月)的肠菌移植 (FMT)。符合条件的患者群体包括转移性黑色素瘤、皮肤鳞状细胞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HNSCC;PD-L1 表达 > 20%)、肾透明细胞癌、非小细胞肺癌 (PD-L1 表达 > 20%) 以及微卫星不稳定性高 (MSI-H) 的实体瘤。
初步结果显示,对于既往接受过大量治疗的患者,肠菌移植与免疫治疗的组合是安全可行的。
更令人鼓舞的结果来自另一项概念验证临床研究:在13例曾经对免疫治疗耐药的胃肠道癌症患者中,有6人(接近一半)在接受肠菌移植后,开始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这表明,改变肠道菌群确实可能逆转对免疫治疗的耐药性。
典型病例:肠菌移植的成功实践
随着研究的深入,肠菌移植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案例越来越多。除了前文提到的黄阿姨和琳琳,还有许多患者从这种新颖的治疗中受益。无癌家园小编在此整理了肠道群移植(FMT)在辅助抗癌方面的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病例与研究,它们以真实的数据展示了这一新锐疗法的潜力。
01
晚期肠癌患者的“绝地反击”
一位57岁的中国男性被诊断为IVb期错配修复充分(pMMR)、微卫星稳定(MSS)的晚期结直肠癌,并已出现肝转移。这类癌症通常对免疫疗法反应不佳,治疗前景一度非常黯淡。
在经历常规化疗因严重副作用被迫中止后,他接受了一种全新的联合治疗方案:口服肠菌移植(FMT)胶囊,并联合使用替雷利珠单抗(抗PD-1药物)和贝伐单抗(抗VEGF药物)。
治疗结果令人振奋:
肿瘤标志物显著下降:癌胚抗原(CEA)从治疗前的30.1 μg/L降至4.3 μg/L;癌抗原19-9(CA19-9)从62.64 kU/L降至23.97 kU/L。
肿瘤大幅缩小:影像学检查显示,结肠原发肿瘤和肝脏转移灶均明显缩小,病情达到部分缓解(PR)。最终,肿瘤缩小至可以进行根治性手术的范围,并实现了病理完全缓解(pCR),即在手术切除的标本中已找不到存活的癌细胞。
![]()
![]()
![]()
患者第一、二、三次治疗后腹部轴位 CT 图像,显示病灶大小。
A. 结肠肿瘤;B. 淋巴结转移病变;C. 肝转移;CT:计算机断层扫描。
![]()
表 1. 不同治疗阶段后的肿瘤标志物水平。
CEA:癌胚抗原。CA19-9:癌抗原19-9。健康不吸烟成年人的CEA参考值低于3 μg/L。健康成年人的CA19-9参考值低于37 kU/L。
案例启示:该案例是全球首例经报道的、利用FMT联合免疫疗法成功治疗pMMR/MSS型晚期肠癌的典范,为这类“难治型”癌症患者开辟了全新的治疗思路。
02
肺癌与黑色素瘤的“群体突破”
这并非单个患者的故事,而是一项令人鼓舞的临床研究(NCT04951583)结果。该研究探索了肠菌移植(FMT)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 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和黑色素瘤患者的疗效。
![]()
截图源自ESMO官网
研究中,40例患者(包括20例肺癌和20例黑色素瘤)在接受免疫治疗前,先通过口服胶囊进行了高剂量肠菌移植(HDFMT)。
研究据显示了卓越的疗效:
非小细胞肺癌组:客观缓解率(ORR)高达 77%。
黑色素瘤组:客观缓解率同样达到了 75%,并且其中有4名患者达到了完全缓解(CR),意味着影像学检查显示他们的肿瘤全部消失了。
案例启示:这项在2024年ESMO大会上公布的研究证实,FMT能够显著增强免疫疗法在两种不同癌症(肺癌和黑色素瘤)中的抗肿瘤活性,标志着微生物组疗法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03
肠菌移植让半数胃肠道肿瘤患者克服对免疫治疗的耐药
2024年8月14日,刊登在国际知名杂志《细胞宿主与微生物》上的一项韩国NCT04264975临床试验显示,在13例对PD-1抑制剂耐药的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中(包括4例转移性胃癌、4例肝细胞癌和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位年龄为60岁),通过肠菌移植结合纳武单抗治疗,有6例患者获得持续的微生物群变化和临床获益。其中1例患者部分缓解,5例患者保持疾病稳定,客观缓解率达到7.7%,疾病控制率达到46.2%。
![]()
值得一提的是,一例转移性肝细胞癌患者在接受肠菌移植后,肿瘤缩小了47.7%。由此能看出,肠菌移植能重构肠道菌群,增强机体免疫反应,达到显著的抗肿瘤效果。
04
粪菌移植逆转PD-1抗体疗效
2020年一项刊登在《Sience》杂志上的重磅研究结果证实:10例对PD-1治疗无响应的患者,接受了肠菌移植后,再接受PD-1的治疗,竟出现了神奇的逆转,两例晚期患者达到完全缓解!这项研究是全球首个肠便移植逆转PD-1抗体疗效的临床试验。
在这项I期临床试验中,受试者先口服抗生素清除自身肠道菌群,然后通过口服胶囊或肠镜注射,接受来自对PD-1治疗有效的"超级响应者"捐赠的粪菌样本,之后再次接受PD-1治疗。
1. 逆转免疫治疗耐药:1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部分缓解,其中1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肿瘤全部消失。
2. 激活免疫反应:对治疗有响应的患者,其肿瘤内的免疫细胞浸润数量显著增加。
想寻求肠菌移植、γδT细胞疗法或NK、TILs、CAR-T等疗法及其他国内外治疗新技术帮助,且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可以先将病历提交至无癌家园医学部进行初步评估。
肠菌移植该如何实现?
那么,肠菌移植究竟是如何实现的?这个过程其实远比想象中复杂和精密。
供体筛选是第一步,也是确保治疗安全的关键。供体必须经过严格的健康筛查,包括传染病筛查、遗传病评估和肠道菌群检测,确保捐赠的菌群健康且丰富。
合格的粪便样本需要经过精细处理,在专门的实验室内,技术人员会通通过离心、过滤等步骤,提取出“洗涤”后的纯净肠道菌群,去除食物残渣、杂质和潜在病原体。
最后的移植途径有多种选择:
结肠镜途径:通过结肠镜将菌液直接注入结肠,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鼻饲管途径:通过鼻腔插入导管到达十二指肠或空肠,适合无法耐受结肠镜的患者。
灌肠途径:简单易行,但可能影响菌群存活率。
目前,肠菌移植已在85种疾病中得到应用,包括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溃疡性结肠炎、肿瘤免疫治疗及放化疗所致肠炎等。
除了上述提到的疾病外,肠菌移植还可应用于克罗恩病、功能性便秘、菌群紊乱相关腹泻、肝硬化、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癫痫、多动症、糖尿病、肥胖症、脂肪肝、高脂血症等。若患者受到上述疾病的痛苦,有意向采用肠菌移植的方式改善生活质量,辅助治疗疾病,可以通过无癌家园医学部(400-626-9916)来提交患者病理报告来评估病情。
肠菌移植适合哪些类型的肿瘤患者?
一是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原发性或继发性耐药的患者,希望通过粪菌移植逆转耐药状态;
二是标准治疗失败后的晚期患者,寻找新治疗选择;
三是遭受严重治疗相关肠道并发症的患者,需要改善生活质量;
四是一般状况尚可,PS评分为0~1分,预期寿命至少为3个月。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是否适合接受粪菌移植,需要由专业医疗团队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情、身体状况、既往治疗经历等多方面因素。
肠菌移植的安全性如何?有哪些风险需要考虑?
肠菌移植的安全性是我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根据现有临床研究,肠菌移植总体安全性良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一项研究中,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主要与免疫治疗相关,肠菌移植本身仅引起1级不良反应(如轻度恶心、腹泻、腹胀和便秘)。
当然,风险也存在。主要包括需要确保供体粪便不含有病原体,防止感染传播;患者个体差异可能导致的不同反应;以及移植方式可能引起的不适。
目前,洗涤菌群移植新技术基于自动微滤机和反复离心加悬浮技术,可比传统徒手制备方法进一步降低发热、腹泻、腹痛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且不影响疗效。无癌家园合作的医疗机构都采用严格筛选的供体和先进制备技术,最大限度确保安全。
结语
肠菌移植作为癌症治疗的辅助手段,虽然仍处于研究阶段,但已经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它让我们重新认识到,那些被视为“废物”的便便中,竟隐藏着帮助我们抗击癌症的“秘密武器”。
随着更多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的开展,肠菌移植在癌症治疗中的地位将更加明确。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便便移植”将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多癌症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