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傍晚,65岁的张叔坐在小区长椅上,怅然地望着天边的余晖。他刚刚送别了一位老友,老友平日里身体硬朗、热爱运动,却在体检时查出了肺癌,半年后便撒手人寰。
大家都很惊讶:“他抽烟早戒了,怎么还是得了肺癌?”张叔心里压着一个沉甸甸的问号。难道远离烟草后,肺癌依然难以防范?生活中还有哪些我们忽略的隐患?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身边发生这样的意外,到底背后的风险是什么?很多人觉得“不抽烟就安全了”,但真相远没有这么简单。
这篇推文,我们要聊聊肺癌高发背后的隐藏陷阱,以及“1不吃、2不喝、3坚持”的关键措施,看完或许你会对自己的生活习惯有新的警觉。
肺癌,为何高发?权威专家这样说,在很多人认知里,肺癌似乎专属于老烟枪。
但据国家癌症中心在《2023中国肿瘤统计年报》中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肺癌患者已经突破85万,死亡人数超过70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所有恶性肿瘤之首。
令人忧心的是,这个数字还在逐年攀升。女性、年轻人、从未吸烟者的患病比例正在逐渐增加。
为什么戒烟了还会得肺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最新调研指出,空气污染、厨房油烟、二手烟、长期接触高温油烟、室内环境甲醛等都是诱发肺癌的“隐形杀手”。
![]()
除此之外,频繁食用烟熏、烧烤、腌制等致癌物含量较高的食物,也会大大提升呼吸道致癌风险。
哈佛医学院的一项长期追踪数据显示,烧烤、腌制食品中的“亚硝胺”类致癌物会让肺癌风险升高22%到34%。即便不吸烟,其他环境暴露和不良饮食习惯同样会潜移默化地侵蚀我们的肺健康。
很多人存在这样的误区:以为戒了烟、常锻炼便万事无忧。但医学共识告诉我们,肺癌的高发已是“多环攻击结果”,一不小心就会“躺枪”。
坚持科学生活方式,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只要记住“1不吃、2不喝、3坚持”原则,把健康落到平时的细节上:
不吃:烟熏、腌制、霉变食物
许多街头美味烧烤、熏肉、腌制腊味虽然诱人,却潜藏多环芳烃、亚硝胺等致癌物。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明确显示,每周大量摄入烟熏腌制食物,肺癌风险提升约19.7%。而霉变食物更会产生黄曲霉素,致癌程度远超一般烟草,尤其容易侵犯呼吸道。
![]()
不喝:高温浓茶、烈酒
高温浓茶、烈酒能刺激咽喉和支气管黏膜,增加气道慢性炎症,进而为肺部罹患恶变“铺路”。
权威数据显示,每日饮用高温浓茶遗传基因受损概率比常温淡茶高出17.3%。长期酗酒者罹患肺癌的风险高于普通人。
每天开窗通风10分钟,室内PM2.5平均下降31.8%,大大降低有害颗粒物积聚。
![]()
烹饪时使用抽油烟机,并定期更换滤芯。《中华临床营养杂志》数据显示,长期暴露于厨房油烟女性肺癌发病率高出常人25%。无论荤素,炒菜后别忘记多空置几分钟通风。
每年定期做低剂量螺旋CT肺部筛查,特别是50岁以上、有吸烟史、长期厨房操作者,早筛查早发现,提高治愈率。
小举措,大效果;只要管住嘴、做好室内防护、养成定期检查的习惯,肺癌可防可控。
不是戒烟就一劳永逸。大量研究证据已经指出,厨房油烟、室内空气污染“不输烟草”,且常被忽视。
![]()
很多阿姨常年在厨房炒菜,窗户紧闭不通风;年轻人喜欢腌腊香肠、各种烟熏口味;而家里老人则用高温水泡茶、时常饮酒暖身。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习惯,长期堆积下来,悄然拉响了健康的警报。
权威指南还特别提醒:有慢性咳嗽、咳血、声嘶、胸痛、消瘦等“肺癌疑似信号”,切忌讳疾忌医。及早就医,能大大提升治疗希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