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两个字,现在听着像报警器。
5月14号,大哈在直播间轻描淡写一句“餐厅是我和我老公的”,弹幕瞬间炸成烟花。
![]()
可工商系统白纸黑字:她爸妈还捏着30%股份,门店刚因家里吵架关了一礼拜。
观众以为看的是姐妹情深,实际翻开股权页,连亲爹妈都被“除名”了。
我盯着那条暂停营业的通知,脑子里只有一句话——原来“一家人”也能P图。
小小哈更直接。
孩子账号停更,学校系统显示已转学,新校址离瑾汐贵州的新家就隔一条马路。
![]()
儿童心理专家发视频求网友嘴下留情,点赞十万,可没人提谁把孩子的脸推到流量最前线。
账号简介还挂着“快乐成长”,视频评论区却全是“你爸妈闹掰了没”。
成年人吵架,小孩负责提供素材,流量吃完,孩子换学校,连书包都得换颜色,方便镜头找不到。
瑾汐那边更丝滑。
这边商标“哈哈家族”刚挂出去转让,那边她就注册教育咨询公司,经营范围写着“儿童才艺培训”。
![]()
我都能想到下一步直播话术:姐妹们,带娃赚钱两不误。
感情线刚塌,事业线立刻续上,离婚赛道秒变创业风口,比翻书快。
二哈也没闲着,首场直播卖女装,五十万销售额,弹幕刷“姐姐独美”。
我点进去,她正拿着一条碎花裙,说“穿上就能重新开始”。
我盯着那条裙子,忽然明白,她们把人生拆成链接,上一集是婚姻,下一集是创业,再下一集可能是亲子复盘。
![]()
观众以为在吃瓜,其实在逛商场,剧情越狗血,购物车越满。
弹簧姐最稳,公司拿到八千万估值,采访里一句“女性互助”让投资人鼓掌。
我算了下,她股份再稀释也能落袋大几千万。
闺蜜互撕的流量,最后变成她PPT里的“用户黏性”。
原来最锋利的不是眼泪,是商业计划书。
![]()
大哈说上海二店已在选址。
我一点也不意外,故事需要续集,观众需要新菜单。
第一家店关过门,正好给第二家预热,话题现成的:看我们如何从家庭风暴里重新站起来。
剧本写好了,只等下一个“意外”上线。
流量这口锅,谁先把眼泪丢进去,谁就能吃到第一块肉。
![]()
孩子转学、父母隐身、商标易主、融资到账,每一步都精准踩在热搜的鼓点。
外人以为在看家庭伦理,人家早把伦理写进财报。
热闹散场,账号继续日更,链接照挂,购物车常新。
只剩屏幕外的人还在问:她们到底和好了没?
我关掉手机,想起专家那句“别去孩子账号留言”。
![]()
其实该补一句:别让自己的情绪成为别人的营业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