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聘平台的本质,是效率生意。
作者|景行
编辑|杨舟
一轮业绩利好驱动的上涨。
11月19日,BOSS直聘港股上涨接近2.5%。前一日晚间,BOSS直聘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
三季度营收达到21.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2%;净利润7.75亿元人民币,同比上涨67.2%。利润的改善主要源于销售与营销费用的控制得当,第三季度销售与营销费用同比下降了24.6%。
综合研报观点看,市场需求恢复、用户增长、AI和成本控制带来的利润水平改善,是驱动BOSS直聘今年股价上涨的几个关键因素。
![]()
但与此同时,市场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AI又带来新的变量,招聘赛道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成立多年的BOSS直聘为何能实现持续增长?增量从何而来?
这篇文章会尝试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理清BOSS直聘的增长原理,包括BOSS直聘平台的商业模式、利润来源、增长动力和未来趋势。
01BOSS直聘,靠什么赚钱?
先看收入结构。
BOSS直聘的收入结构十分简单,只有两项,对企业客户的线上招聘服务收入和其他服务收入。
今年第三季度,BOSS直聘总营收额为21.63亿元,其中对企业客户的线上招聘服务收入为21.46亿元,同比增长了13.6%,占营收比重超过了99%;其他服务收入0.16亿元,去年同期则是0.23亿元,甚至还减少了,原因是为提升求职者体验,公司对部分增值服务进行优化,并精简了相关功能,目的是增强平台粘性,推动生态系统的长期发展。
![]()
可以说,BOSS直聘基本就是一个为企业客户服务获取收入的公司,普通求职者用户的营收,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在BOSS直聘招股书中,有对这两部分收入的详细解释,对企业客户的线上招聘服务收入,是为企业客户提供的服务,包括职位发布、批量邀请等增值道具。其他服务收入主要指面向求职者提供的付费增值道具,如增加简历曝光率、求职者竞争力分析等等。
这也和招聘市场不同用户的体感是一致的,发布招聘信息的企业客户才是付费主力,普通求职者基本不需要付费。
再看收费逻辑,BOSS直聘收的是什么钱?
答案是提供一系列提升招聘效率的付费工具。企业客户打开BOSS直聘,会看到VIP账号、竞招职位、曝光刷新卡、搜索畅聊卡等一系列付费道具。
概括起来就是,企业如果想要更高的招聘效率,需要付费。
以关注度较高的竞招岗位为例,一个地区发布企业较多,长期供不应求的岗位会被平台列为竞招岗位,目的是减少对求职者的打扰。一个反直觉的真相是,这部分岗位常年招人,往往会给求职者发来大量信息邀请,对此加以限制,有助于提升求职者的使用体验。
其中还有一个反直觉的现象。很多人以为“越是卡着人不让入职,招聘平台越赚钱”。
实际结果恰恰相反,一个招聘平台的生命力,恰恰是企业和求职者的匹配效率决定的。
一个游戏领域的概念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商业模式,即“pay to win”(P2W),这用于指代一类游戏作品,玩家通过购买付费道具,在游戏中变强,设计并销售这类道具,也是这部分游戏的主要商业模式。
招聘平台的商业逻辑同样如此,大家花钱就是为了“变强”,如果企业客户买了付费道具反而招不到合适的人,没有人会选择续费。
对求职者也是一样,一直匹配不上合适工作,求职者也会自动离开平台。这意味着,平台只有持续提供高效的匹配服务,才能维持双边用户的活跃度和付费意愿。
从结果看,平台通过一系列举措,如要求付费岗位填写有效期,要求竞招岗位付费,最终目的都是一个——提高匹配效率,保障求职者活跃度,让供需双方,都能节省精力。
02BOSS直聘,靠什么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三季度,BOSS直聘的营收、净利润、现金流三大指标的全线增长。
其中,前两者本季度同比增速分别为13.2%和67.2%,而三季度BOSS直聘经营活动现金流达到11.74亿元,同比增长了44.5%。
赚钱速度显著加快,BOSS直聘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是客户基数扩大了。截至今年9月30日的十二个月内,BOSS直聘总付费企业客户数达到680万,同比增长了13.3%。
究其原因,宏观经济的回暖,带动了需求增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GDP同比增速为5.2%,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连续两个月下降。回暖的就业市场,带动了更多岗位出现在市场中。
其次,BOSS直聘利润高速增长,一个重要因素是成本的优化。财报显示,今年三季度,BOSS直聘一般及行政费用、研发费用、营销费用为14.76亿元,对比2024年同期的15.87亿元减少了7.0%。
其中,销售与营销费用为3.94亿元,去年同期为5.22亿元,同比下降了24.6%。原因是平台的品牌效应提升下,大量活跃用户形成了良性循环,让平台不必再大力营销吸纳客户及用户。在营销费用大幅度收缩的背景下,三季度平台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为6380万,同比增长了10%。
本季度,BOSS直聘研发费用为4.08亿元,同比减少了12.1%,规模首次超过营销费用。本季度,平台正在推进AI大模型在招聘端和求职端渗透率提升,通过AI模拟面试、AI速招、AI沟通助手等工具向用户提供服务。
![]()
与此同时,平台的服务器及带宽成本、租赁费用也在减少。整体来看,通过优化费用结构,降低营销成本,BOSS直聘正在实现利润的快速增长。
究其原因,成本控制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品牌效应的释放。
在平台发展早期,对外营销的压力较大,BOSS直聘曾在招股书中写道:“销售及营销费用占据我们经营费用的相当部分,主要包括广告费用和工资与其他雇员相关费用。”
以2019年为例,全年BOSS直聘销售费用高达9.2亿元,占营收比重高达92%。而在今年三季度,这一比例只有18%。
随着品牌知名度提升和用户习惯养成,平台自然获客能力增强,有底气减少营销投入。
另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是AI技术的应用。在实际经营中,BOSS直聘利用AI大模型助力实现“降本增效”,把AI融入内部管理等环节,这使平台在保持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了运营成本。
03增量从何而来?
当前市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招聘平台平台对企业用户涨价较快,因而才能在财务数据上取得高增长。
但从财报实际反馈看,抓住了更大市场空间,才是BOSS直聘的增长基础。
首先是客户结构的改善。
可以将BOSS直聘的客户结构划分为存量和增量两个部分。其中,存量即BOSS直聘早期聚焦的中小企业,相较头部公司,这部分企业HR整体专业程度并不高,对外交流的需求很强。
增量则是蓝领市场为主的新增长引擎。这部分业务已经成为BOSS直聘的发力重点。
其次,BOSS直聘抓住了三线以下城市的市场空间。
过去,这部分市场的线上渗透率不高,一个线下门店,黑板粉笔写电话;一个工厂,中介找工人,工人找老乡是常态。
以2022年BOSS直聘发布海螺优选计划为起点,平台开始覆盖蓝领用户市场。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BOSS直聘蓝领收入占比创下历史同期的新高,制造业、交通运输、物流仓储则是平台内的热门蓝领招聘赛道。这些增量岗位,构成了BOSS直聘基本盘以外的又一块巨大蛋糕。
另外,平台正在构建企业—求职者—平台三方的正向循环。
简单拆解BOSS直聘的营收公式,可以理解为,三个因子决定结果,平台收入基本等于企业客户总量×付费率×客单价。
一个现象值得留意,三季度BOSS直聘付费客户数环比增长了30万,但客单价反而是下滑的。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BOSS直聘平台新发布职位数同比增长了25%,企业端日活用户环比增幅甚至超过了求职者一端,这还是过去三年来的首次。
这意味着,平台中单个客户的收入水平并未上涨,甚至有一定下滑,客户体量提升才是营收增长的关键。
具体做法是,优先服务好求职者,借用户体量影响企业客户。BOSS直聘CEO赵鹏曾公开表示,平台一定是优先服务求职者,只要服务好他们,招聘者自然会来的。
最后从市场环境看,就业市场的回暖也有影响。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5.4%,占GDP比重提高了0.8%,以餐饮、交通、住宿为代表,服务业就业人数进一步增长。同时,部分制造业企业缺少工人的现象仍然普遍,对于整个招聘行业而言,这都是待挖掘的巨大蛋糕。
04结语
业绩猛增,股价上涨,BOSS直聘三季度的表现,本质上是一场效率与增量的胜利——提升企业主、求职者的匹配效率,抓住蓝领、下沉市场的增量机遇,开拓了新的增长空间。
至于市场中的部分猜测,认为平台正在普通用户身上寻找赚钱空间,同时给企业用户涨价赚钱,这一情况并不属实。
如前文所述,招聘平台的业务,归根结底是输出匹配效率。在供需匹配中“设路障”找付费点,或许能在短期内提升财务指标,但长期看效率极低,不利于平台发展。
如果将眼光放远,绝大多数增值服务平台,无论是电商平台、视频会员平台、婚恋社交平台还是道具付费制游戏平台,长期增长的最优解都是稳住服务质量。只有积累起稳定的用户/客户群,保证留存,后续的付费基数才有保障。没有人气,再多的付费点也只是空中楼阁。
招聘平台自然也不例外。
从中也能看到招聘平台行业的未来趋势,效率制胜仍然是行业主旋律,谁能更精准地捕捉增量市场的痛点,并通过技术持续优化体验,谁就能占据主导地位,拿到更大的市场空间。
本文为《市象》原创文章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转载、交流、合作请添加微信:MingFei_99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