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持续发挥参与式微更新在基层治理当中的积极作用,宝山区大场社区在认真总结前两年经验的基础上,2025年再度扬帆起航,建立“一‘核’定音、双‘擎’驱动、三‘微’融合”工作机制,深入践行社区参与式规划六步工作法,通过前期申报、实地走访、项目评审、综合评定等环节规范化完成21个微更新项目立项。以此为契机,充分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真正实现“民声倾听有温度、民忧化解有速度、民心凝聚有力度”。
![]()
![]()
今天,我们深入大场的五个社区,从“点-线-面”三个维度,开启一场“参与式微更新”的深度探索,共同见证他们是如何为沉睡的角落注入活力,让社区的幸福感在此璀璨绽放。
PART.
1
![]()
改造社区边角料
激活被遗忘的“零碎空间”
![]()
祁连三村第一居民区
![]()
在祁连三村这个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旧小区,一个被遗忘的社区“边角料”——中心花园内年久失修且已被拆除的凉亭旧址,通过一次精心的微改造重获新生,成为提升居民幸福感的关键支点。
![]()
更新前
项目启动阶段,为广泛并精准地征集民意,居民区党总支在开展“四百”大走访的同时,还积极发动楼组志愿者、社区达人等多方力量,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全面收集建议,并据此梳理汇总成详细的需求清单。进而通过“社区通”平台发起“民心项目”投票,最终锁定待实施的具体项目。在方案设计阶段,居民代表们更是围绕安全性、实用性和美观性深入讨论,共同确定了最终建设方案。
![]()
![]()
![]()
新建成的凉亭不仅恢复了休憩功能,更升级为“睦邻议事厅”的新阵地,从单纯的休闲角落转变为集议事、交流于一体的公共空间。这处“边角料”的焕新,不仅美化了社区环境,更通过让居民全程参与,切实提升了大家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
更新后
大华一村第三居民区
![]()
建于1992年的华灵路410、460、510弄小区内,有一处约500平方米的闲置小花园,年久失修的空间地面不平、设施匮乏,成为社区里典型的“边角料”,却承载着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
更新前
项目更新过程中,居民区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始终以居民意愿为导向,推动形成“全过程民主参与、全周期民意驱动”的更新机制。前期需求征集阶段,通过议事会、走访调研等方式,对居民提出的“保留原生树木”“增设健身区与老人休憩区”等建议被充分吸纳,作为项目设计的基本依据;中期方案优化阶段,由居民代表、退休工程师等组成的自治小组全程参与,共同细化功能设计,推动采纳“采用防滑地垫”“调整座椅高度至更适合老人的45厘米”等细节建议;后期施工监督阶段,居民监督小组每周开展现场巡查,累计提出“优化排水坡度”“增设隔离路障”等10项改进建议,均被一一落实,有效保障了工程质量和居民体验。通过这样的全程参与机制,居民意见不仅被听见,更真正成了推动社区更新的核心力量。
![]()
![]()
![]()
![]()
如今,这个曾被遗忘的角落已变身共享休闲花园,通过这次针对“边角料”的精准微改造,不仅激活了闲置空间,更让居民在全程参与中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归属感和获得感。
![]()
更新后
PART.
2
![]()
优化社区线性空间
疏通被堵塞的“毛细血管”
![]()
乾宁苑居民区
![]()
建于2006年的成事高邸小区,居民日常活动的空间日渐陈旧,今年乾宁苑居民区通过聚焦“线性空间”的微更新,成功激活了社区的景观脉络与通行毛细血管。
![]()
![]()
![]()
更新前
更新伊始,居民区将广泛征集来的居民心声整理成册,而后召开议事协商会,会上居民反映“罗马柱头顶开裂,像悬了把剑”“紫藤长廊掉色,像褪色的老照片”“孩子没地方跑,老人怕摔不敢走”,经过多番讨论,最终明确了三个居民最关心、最急迫的关键更新点:修缮罗马柱、加固长廊及增设步道。在工程推进阶段,首先对主入口开裂的罗马柱进行加固修缮,使其重焕风采;其次将中心广场碎裂步道改建为红绿双色环形彩虹步道,200米外环可尽情奔跑,180米内环宜悠然漫步;最后翻新紫藤长廊的木结构与立面,整体提升了社区的安全性与环境品质。
![]()
![]()
![]()
这三处改造并非孤立进行,而是共同构成了一条连贯的景观动线。这条焕然一新的线性空间,不仅畅通了社区内部的慢行“毛细血管”,消除了安全隐患,更将门面、活动区与休闲点有机串联,做到“一步一景,一景一议”,极大地提升了社区的畅行体验与整体美观度,让老小区在“精治”中焕发新生。
![]()
![]()
![]()
更新后
PART.
3
![]()
系统升级片区功能
盘活被静默的“共享空间”
![]()
大华四村第五居民区
![]()
居民区所辖的华灵路1581弄小区通过一次系统性的社区微更新,实现了公共空间从“分散陈旧”到“功能明晰、全龄友好”的片区化升级更新。
![]()
![]()
更新前
居民区党总支牵头“三驾马车”,通过“四百大走访”全面入户征集需求,依托“五位一体”会议、楼组长茶话会等多渠道开展民主协商,并巧用社区通平台开展线上投票,最终由业主大会表决确定方案,儿童游乐区更换了安全滑梯与彩色防护地垫;老人休闲区更新了健身器材和休憩桌椅;综合活动区则新建了阳光廊道遮雨棚。居民代表全程参与设施选型、材质确定及施工监督,确保儿童活动安全、老人休息舒适等个性化需求落地见效。
![]()
![]()
![]()
此次更新不仅将老旧广场系统优化为功能复合的“社区客厅”,更通过规范透明的参与流程,让居民成为家园共建的主角,实现了空间品质与社区治理效能的双重提升。
![]()
![]()
更新后
祁连三村第二居民区
![]()
居民区针对所辖学林苑小区的凉亭步道、回收点地面及宣传栏等设施破损问题,启动了专项微更新计划,并为此次社区公共空间系统性功能升级取了一个暖心的名称——“睦邻幻彩行动”。
![]()
![]()
更新前
在项目启动初期,居民区通过四百走访和社区通投票线上线下精准收集民意,依托多轮居民座谈完善方案,最终确定围绕公共活动空间开展三项核心改造:一是S门区域宣传栏和指示牌全面更新,提升了社区入口形象和导视功能;二是竹林休闲区凉亭座椅全部更换,步道平整后增铺防滑鹅卵石,并增设安全围挡,打造出安全舒适的休闲空间;三是爱回收点位更换开裂塑胶地面,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
![]()
![]()
这些改造使社区形成了功能完善、分区明确的公共空间体系。施工期间除了居民自治小组,更有社区小先生一起全程监督,并开展环境整治活动。现如今,学林苑入口区域整洁明亮,竹林凉亭交流热络,平整步道安全舒适,俨然形成了宣传展示、休闲休憩、便民服务功能互补的公共空间体系,切实提升了居住品质和社区凝聚力。
![]()
![]()
更新后
从“边角料”的巧思利用,到“线性空间”的精致优化,再到“片区功能”的系统升级,当社区参与式微更新真正回应了“民之所盼”,方寸之间的改变便能释放出超越空间的美好能量,让社区在共建共治中焕发新生,让幸福感在社区的毛细血管中静静流淌。
上海市宝山区2026年青年储备人才招聘公告
宝山又有3处多层住宅将加装电梯
昔日荒芜角落如今藏满暖意!多方参与打造温暖空间
通讯员:林远
编辑:陆天宇
资料:大场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