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中国企业终于不再是那个只会发声明、还要担心“友邦惊诧”的老实人了。
当所有人都以为中国科技企业在面对西方不公正待遇时,只能无奈地喊两句“反对”或者默默撤资时,闻泰科技刚刚干了一件让整个欧洲商业界都后背发凉的事。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针对旗下安世半导体(Nexperia)的控制权风波,闻泰科技没有去跟虚无缥缈的“荷兰政府”打口水仗,而是直接祭出了法律武器——对三名执行西方行政指令的荷兰籍高管,发起了雷霆般的追责行动。
这一招,狠就狠在它完全跳出了对方预设的剧本。
首先,我们必须看穿这背后的“顶级博弈逻辑”。
过去,西方打压我们有一套固定的连招:政府出个行政令(以国家安全为由),企业高管两手一摊说“我没办法,我得守法”,然后就把中国股东的权益给吞了。
这看似无解,其实有个巨大的法律漏洞。
闻泰科技这次的打法是:我不跟你谈政治,我就跟你谈“商业法”和“信义义务(Fiduciary Duty)”。
![]()
闻泰科技直接将这三名高管的行为定性为“涉嫌商业欺诈”和“滥用职权”**。
注意这个定性的变化:
如果是“响应政府号召”,那是不可抗力,大家都没责任。
但如果是“借外部指令篡夺股东控制权”,那就是商业犯罪。
这就好比,你房东(荷兰政府)不让我住这房子了,我(中国股东)可能惹不起房东,但我可以起诉那个趁机想把房子据为己有、还想把家具搬走的二房东(外籍高管)。
这一招“精准狙击”,其杀伤力体现在数据的残酷性上。
根据欧盟及荷兰的相关公司法,一旦“滥用职权”和“背信”罪名成立,这三位高管面临的将是:
巨额的个人赔偿: 公司损失多少,你个人可能要背上几千万甚至上亿欧元的债务。
职业死刑: 在西方极其看重信用的商业体系里,被贴上“商业欺诈”标签的高管,基本等于被所有500强企业拉黑,永世不得翻身。
这比任何外交辞令都管用。
以前那些外籍高管升官发财的捷径行不通了。现在闻泰科技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当这一枚政治棋子,是有可能把你的下半辈子都赔进去的。
更深一层的战略意图在于:这叫“打蛇打七寸”。 把矛头对准具体的“个人”,而不是泛泛的“荷兰政府”或“外部势力”,这是一个极高明的切割战术。 这在博弈论里叫“囚徒困境”的逆向应用。 对于荷兰政府来说,为了保这三个人去干预司法?很难,成本太高。 对于这三个人来说,为了那点虚无的“政治正确”去坐牢赔钱?不值得。 这一招,直接瓦解了对方内部的攻守同盟,也为后续的谈判留出了巨大的“丢车保帅”的空间。
这种战术,让我想起了当年的“阿尔斯通案”,只不过攻守易形了。
当年美国通用电气(GE)为了吞并阿尔斯通,就是通过抓捕其高管皮耶鲁齐,利用法律手段击穿对方的心理防线。那本书叫《美国陷阱》。
![]()
而今天,中国企业终于学会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我们不再是待宰的羔羊,我们开始熟练地运用西方的法律规则,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是一场教科书级别的“法律战+心理战”。
它向全世界的所有跨国高管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配合美国搞政治投机是有风险的。当你把手伸向中国企业的合法资产时,请先摸摸自己的钱包和职业前途,够不够赔?
最后,我想做一个大胆的推演:
如果闻泰科技这次能胜诉,甚至只是把官司打到底,将彻底改变中国企业出海的“生存法则”。
以后,当西方政客再次下达那些荒谬的“封锁令”时,那些执行命令的中间人,恐怕都得先颤抖着问律师一句:“我照做的话,会不会被中国股东告到破产?”
这,才是真正的大国博弈。不靠嗓门大,靠的是让你痛。
#闻泰科技 #安世半导体 #商业博弈 #法律战 #中国企业出海
参考信源:
界面新闻 — 《闻泰科技子公司安世半导体管理层变动,涉事高管被指“篡夺控制权”》
观察者网 — 《中国企业不再忍气吞声,法律武器成海外维权新常态》
每日经济新闻 — 《从阿尔斯通到华为:跨国商业博弈中的司法长臂与反制》
21世纪经济报道 — 《安世半导体CEO离职背后:股东意志与管理层冲突的深层逻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