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合肥市城市公共停车场专项规划(2022-2035年)(修编)已经进行了批后公开,将打造“精准高效供给+绿色出行引导”的停车供应体系。按照本次规划,其中建成区聚焦老旧小区、重点医院等刚性需求,有效缓解停车供需矛盾。
随着近年来合肥迅速发展,城市规划人口、建设用地规模、空间结构等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影响了公共停车的规模和分布。因此,为改善静态交通环境,推动便民停车,合肥规划部门在原有规划基础上,开展城市公共停车场专项规划修编工作。
本次规划范围为合肥市区,包括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含高新区、经开区和新站区)。规划年限近期至2027年,远期至2035年。规划对象为社会性客车(即小汽车)的停放设施,不包括公交车、出租车、货车等专业运输车辆、摩托车以及非机动车的停放设施。
合肥的城市公共停车场该怎么布局和完善,进一步解决停车难题?本次规划目标以“有效保障基本车位、合理控制出行车位”为主线,在用好现状资源的基础上,着力打造“精准高效供给+绿色出行引导”的公共停车供应体系。
根据供给策略,将按照“先存量后增量,先内部后外部”的原则,在“内部挖潜、外部共享、路内优化”的基础上,精准建设公共停车场。
布局原则上,按照“建成区补刚需、外围区优出行”的原则,建成区聚焦老旧小区、重点医院等刚性停车需求,缓解停车供需矛盾;外围区仅考虑换乘停车需求,促进绿色出行。同时,要求严格按照“三区三线”管控要求,规划选址在城镇开发边界内。
在本次规划中,合肥共规划公共停车场776处、约13.2万个泊位。其中,规划新增361处、约5.5万个泊位。未来,有望进一步缓解热点区域停车难,加快补齐城市停车设施短板。
此外,记者还从建设部门了解到,2023年至今,合肥已累计利用待建空地、边角空地等腾出土地共计约104万平方米,新建临时停车场165个,新增停车泊位6.4万余个。通过盘活土地资源、改造老旧停车场、共享智慧系统等方式,想方设法拓展城区公共停车空间。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吴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