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岸区峡口镇一间名为“春禾秋野”的乡村面包店因其“火灾后十日重生”的奇迹,在社交媒体上受到广泛关注。许多网友被店主小野夫妇的坚韧,以及村民、顾客携手相助的温情所打动,专程前来这个乡村小院打卡支持。重庆晚报记者实地探访,了解到这场“十天重生”背后的完整故事。
![]()
小院大门(记者拍摄)
火灾突至
一年心血化为乌有
今年7月,重庆持续高温,一场突如其来的烈火席卷了“春禾秋野”。火苗借着热风蔓延,短短几小时,刚有起色的小店被全部烧毁,连同小野夫妇五十万元资金的创业投入,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当时看着浓烟滚滚,感觉天都要塌了,就像是电视剧里的情节发生在了自己身上。”1994年出生的小野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她和丈夫伙夫(注:网名)皆为重庆本地人,放弃高薪工作、顶着欠款压力,才在2023年10月创立了这家乡村面包店。眼看贷款即将还清、生意步入正轨,一场大火让一切回到原点。
看着一片狼藉的小院,小野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那我们就重建,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从头再来就好。”不曾想,这一决定,会牵动起一整个乡村与无数顾客的心。
![]()
小野与伙夫在小院里
十日攻坚
携手创造重建奇迹
火灾发生的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小野和伙夫就开始了废墟清理工作。令他们惊讶的是,很快就有邻里乡亲闻讯赶来帮忙。
“小野,我们来帮忙了!”村里的春花阿姨和周阿姨带着扫帚、铁锹等工具,自发加入到清理工作中。很快,更多的村民加入到重建队伍中。有人负责清理烧毁的杂物,有人开始搬运砖块,有人帮忙和水泥。大家分工合作,有条不紊,没有人计较工时,也没有人强调报酬。
更让人感动的是,一些老顾客在得知火灾消息后,也纷纷伸出援手。“最让我们意外的是一位从郑州专程赶来的顾客。”小野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来到重庆,就是为了帮助我们。”与此同时,线上的订单也没有停止。许多老顾客在知晓火灾消息后,不仅没有取消订单,反而增加了订购量,并在留言中鼓励小野夫妇:“相信你们一定能重新站起来!”“等待你们的重生!”
![]()
充满生机的店内装潢(记者拍摄)
重建过程中,有人送来饮用水和防暑药,有人无偿提供建材工具,有人帮着规划重建……短短十天,在众人的合力下,烧毁的小院焕然一新:石窑重新立起,货架摆满食材,原本沉寂的乡野,再次飘起了麦香。
![]()
店内招牌面包
窑火重燃
面包店的温暖延续
随着店铺在网络上走红,小野也一直坚持记录店里的点点滴滴,与网友们分享乡村生活与烘焙乐趣。镜头里,有石窑里跳动的火焰,有乡亲们朴实的笑脸,也有顾客们温暖的支持。他们依旧坚持用简单食材搭配本地应季农产品,采用荔枝木进行窑烤,靠着纯粹麦香积累了一批忠实顾客。
![]()
伙夫正在处理刚出炉的窑烤面包
“窑烤不高效,但正是这种传统方式的魅力所在。”伙夫向重庆晚报记者介绍,每天清晨七点半烧窑,三小时控温才能达到烤制标准,一天能生产的面包总量十分有限。店里的老顾客们告诉重庆晚报记者,这里的面包“吃的是本味,更是手作的温度”,而火灾后的重建故事,让这份温度多了坚韧的底色。
![]()
小野正在把新鲜出炉的面包摆上货架
如今的“春禾秋野”,依旧保持着初心:随季节推出本地农产品面包,助力村民销售;定期开展DIY面包体验活动,让都市人感受面团发酵的乐趣。顾客们还会带来家乡的梨、手织的围巾送给小野夫妇,这份纯粹的情谊让小店充满暖意。
“这场火灾让我们失去了很多,但也让我们收获了最珍贵的温暖。”小野说,未来她计划继续深耕乡村烘焙,或许会再开一家分店,但核心愿望始终朴素:“守着这个小院,在烟火里深耕热爱,让每一口面包都传递坚韧与温暖,也让这份邻里同心、双向奔赴的温情一直延续下去。”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唐晨实习生 郑柳燕 受访者供图
编辑:蒋丽霞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严一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