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姐姐作为痴迷粤式风味的吃货,“绿色明珠”佛山高明的多款美食和小吃早被我列入旅行必吃的美食清单。趁着闲暇,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高明旅行,既能徜徉青山绿水间,更要深挖街头巷尾的特色风味,这一趟行程中最惊喜的邂逅,就是那碗形似菱角、藏着百年手艺的非遗小吃——水菱角,一口便尝出高明人刻在骨子里的情怀与乡愁。
![]()
刚刚听“水菱角”之名,难免误以为是以新鲜菱角为原料。要知道在广东,中秋前后的菱角脆嫩清甜,既是应季鲜味,更承载着“聪明伶俐”的美好寓意,是刻在老广记忆里的时令滋味。可在高明濑粉店的阿姨的解释颠覆认知:“这小吃只是和菱角‘撞脸’,主料竟是家常粘米粉!”原来,从前时高明人对菱角爱得深切,却受限于其季节性强、产量稀少的特点,便巧用本地粘米粉模仿菱角形态,将时令鲜味转化为全年可享的美味,这创意一传承就是上百年。。
![]()
我找到这家吃水菱角的店是一家老牌濑粉店,藏着最地道的水菱角风味。店面不大却烟火氤氲,刚进门就被满座街坊的热络氛围感染。下单后缠着阿姨想观摩制作过程,虽错过清晨制作时段,热心的阿姨用细细讲述手艺门道,每一步都藏着“功夫密码”。
![]()
选米磨粉是风味根基,阿姨强调必须用晚造合水黄谷米,磨粉后晒干储存,才能保证成品的弹牙口感。调粉浆更是“差一度不行、多一勺易错”:粘米粉先加冷水打湿,再兑90度热水搅拌,水温过高易结块,过低则粉浆缺乏韧性,需搅至面糊挂筷不掉落才算达标。最惊艳的当属“濑制”环节,沸水翻滚时,筷子挑起粉浆,手腕轻旋张开,粉浆便顺着筷尖延展成三角菱形,脱离瞬间拖出细长“须根”,如精灵般滑入沸水,浮起即熟,再过一遍冷水“过冷河”,口感更显爽滑筋道。这看似简单的动作,旧时高明媳妇需苦练数年才能精通,是衡量家务手艺的“隐形标准”。
![]()
闲聊间,一碗热气腾腾的水已端上桌。肉丝、蛋丝、头菜丝铺得满满当当,姜葱香气扑面而来。拨开配菜,三角菱形的水菱角裹着细长“须根”,白润透亮,除了色泽与真菱角别无二致,宛如精雕细琢的迷你艺术品。夹起时触感滑腻,入口瞬间被Q弹口感惊艳,比濑粉多了几分嚼劲,米香混着老火汤底的鲜醇,配菜的咸香与蛋丝的软糯层层递进,鲜而不腻,让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转眼就光盘。
菱角
邻桌白发阿伯见我吃得香甜,主动分享回忆:“我们小时候,只有过年过节或生病没胃口时,才能吃到水菱角。”旧时物资匮乏,日常主食多为甘薯杂粮,一碗仅浇酱油花生油的水菱角,便是孩子们最期盼的美味。有的小孩吃完还会照着模样做纸风车,田埂上奔跑时,风车转动的姿态恰似漂浮的水菱角,成为一代人的童年印记。
![]()
对高明人而言,水菱角早已超越食物本身。小巧的菱角造型,忽然懂了它能跨越百年的原因:没有复杂配料与华丽包装,仅凭一双巧手、一份坚持,便将时令之美、家人牵挂与乡土情怀,都融进这方寸小吃里。
若你踏入高明,千万别错过这碗藏在老街里的非遗美味。它或许是濑粉店的隐藏菜单,或许在菜市场的早餐摊里,但只要尝上一口,就能读懂老广的烟火气与代代相传的坚守。这口滋味,是高明的味觉名片,更是中国人对家乡最深情的味觉告白。你记忆里有没有一道承载情怀的家乡小吃?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故事。想解锁更多高明小众美食,记得关注“珊姐姐爱旅游爱美食”,下次带你探索更多宝藏风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