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喷嚏传三米,一不小心全家病倒。”
![]()
最近门诊里,发烧、咳嗽、浑身酸痛的患者扎堆回来了,尤其是孩子和老人,症状一个比一个重。医生们一边开药一边叹气:甲流又卷土重来了。
大家以为只有冬天才流行流感,其实这个想法已经过时了。甲型流感不再“守时”,它不挑季节,哪怕秋冬还没完全降温,就能迅速在人群中传播开来。更麻烦的是,这一波甲流来势更猛,传播更快,恢复时间也更长。
而在这波流感潮里,一个饮食上的提醒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发烧期间,最好别吃羊肉、桂圆。”这不是老一辈的偏方,而是有科学根据的。
![]()
那为什么流感来了,羊肉和桂圆却“被点名”了?又该吃什么,才能让自己和家人更快扛过去?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看似小事、其实挺关键的话题。
为什么说羊肉和桂圆不适合发热期吃?
先说个场景。有位年轻妈妈发烧了三天,吃的是炖羊肉加红枣桂圆汤,想补一补,结果烧得更厉害,甚至发展成肺部感染。
这不是个例。很多人一感冒,就想着“吃点好的补补”,可问题就在这,“补”的方式不对,反而可能让身体更吃不消。
![]()
羊肉、桂圆这些性温偏热的食物,确实能“补”,但不适合在身体正在发炎发热的时候吃。
发烧时,身体本身就像个锅炉,内部“火力全开”在对抗病毒。如果这时候再吃羊肉、桂圆这样的热性食物,无异于“火上浇油”。结果可能是:体温更高,喉咙更痛,痰更黏,甚至影响退烧。
特别是小孩,体温调节能力本来就弱,吃了这类食物,可能会出现高热不退、烦躁不安,甚至抽搐等风险。
不是羊肉桂圆不能吃,是要分时候吃。等症状缓解、体温正常、食欲恢复后再补,一点都不晚。
![]()
那生病时到底该吃什么,才是“对的补”?
说到底,发烧感冒期间,身体最需要的不是大补,而是“轻补”——补水、补能量、补营养、补免疫。
先别着急去煲什么大骨汤或者十全大补汤,先从这几类食物开始,才是真正帮身体恢复的关键。
水分,是最基础也最容易忽略的“药”
发烧的时候,身体会大量出汗、呼吸加快、代谢升高,水分流失速度比平时快得多。如果不及时补水,不仅降温会变慢,还容易导致脱水、头晕、乏力、尿少这些问题。
![]()
这时候可以喝温水、淡盐水、淡米汤,甚至口服补液盐也可以。尽量避免冰镇饮料、浓茶咖啡这些刺激性的水分来源。一句话:喝水不是嘴渴了才喝,而是要主动喝。
清淡易消化的主食,是对抗病毒的“主力军”
很多人生病就没胃口,“不吃饭饿饿就好了”。但病毒不等人,身体正在打仗,这时候不吃饭,就等于没给士兵发口粮。
小米粥、鸡蛋羹、面条汤、南瓜粥这些既易消化又能提供能量的食物,是很好的选择。有条件的,可以加一点瘦肉碎、鸡蛋液或者豆腐丁,增加点蛋白质来源,帮助免疫细胞“造兵”。
![]()
维生素C,是免疫系统的“加油站”
流感期间,大量免疫细胞在工作,维生素C的消耗也随之增加。猕猴桃、橙子、柚子、山楂、番茄这些富含维C的水果,可以适量吃一些。不要榨汁喝,尽量吃原果,保留膳食纤维。
但注意别吃太多酸性水果,尤其是胃不好、喉咙痛的人,酸多了可能会刺激胃和咽喉。
营养汤水,是恢复期的“温和补”
等体温降下来了,胃口稍微恢复了,可以开始喝点汤水。
![]()
比如胡萝卜瘦肉粥、山药鸡汤、百合银耳羹、冬瓜排骨汤,这些温和、清补、不过热的汤品,既能补充水分,又能补充蛋白质和微量元素。
反而是那种“一锅下去全是羊肉、虫草、桂圆、红枣”的“进补”法,不仅不合时宜,还可能让身体更累。
甲流这次更“狡猾”,别再当它是普通感冒
不少人一开始只是嗓子痒、有点低烧,觉得扛一扛就好了,结果几天后高烧39度起步,甚至拉肚子、全身疼得下不了床。
![]()
这波甲流的特点,就是发病快、症状重、恢复慢。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和孩子,前期症状轻微,但病毒已经在体内活跃,等到真正发作时,常常来得很突然。
最容易忽视的,是那些“看起来没那么严重”的初期症状。很多人只是以为自己“上火了”、受凉了,结果拖着拖着,就拖成了肺炎或病毒性心肌炎。
不是所有发烧都需要吃药治疗,但也不是所有感冒都能靠硬扛过去。一旦出现高烧不退超过3天、呼吸急促、持续咳嗽、极度乏力、意识模糊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别硬撑。
![]()
最后总结一句话:流感不是小事,别拿“补”来添乱
我们常说“病从口入”,但更多时候,“病也能从口里好起来”——吃对了,是恢复的开始;吃错了,可能是加重的起点。
不是所有补品都适合病中使用,尤其是体质不同、症状不同、阶段不同,吃什么真的有讲究。
所以这次流感潮,别再被“补一补就好了”的老观念带偏了方向。少吃羊肉和桂圆,不是迷信,是科学;多吃清淡温和的食物,不是寒凉,是帮你恢复元气。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评论、转发给更多的家人朋友。也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养病小妙招,咱们一起把健康这件事,聊得更清楚、更靠谱。
参考文献: [1]李明,王晓玲.羊肉与感冒期间饮食关系探析[J].食品与健康,2023,35(10):42-45. [2]陈蕾,刘志勇.群体甲型流感流行特点及应对策略[J].预防医学论坛,2024,30(03):198-202. [3]张慧,赵阳.发热患者饮食管理的重要性研究[J].临床营养杂志,2025,41(02):134-137. 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