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稻、整地、播肥
以前要分三道工序
耗时三四天
现在一步到位
11月16日
东源县柳城镇下坝村万绿智慧无人农场内
一场农业科技的创新实践震撼上演
国内首创的“稻收肥播一体化”技术
成功落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亲临现场指导
见证了这一“收稻与播肥同步完成”
的农业突破
01
收稻、整地、播肥一气呵成
![]()
当天下午,随着罗锡文一声指令,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智能收获机缓缓启动。与传统设备不同,这些经过精准改造的收获机,在完成水稻收割、秸秆粉碎的同时,通过集成的紫云英智能撒播系统,同步实现绿肥种子的精准播种与秸秆覆盖,整个流程一气呵成。该系统可基于收获机实时作业速度自动调节撒播量,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亩播量远程设定与作业状态实时监控,确保播撒均匀精准。“过去收稻、整地、播肥要分三道工序,耗时三四天,现在一步到位,效率大幅提升!”农场技术员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作业数据,难掩兴奋。
02
生态与效率双提升
据介绍,这项创新技术不仅将田间多道工序压缩为同步完成,更让紫云英种子在稻茬覆盖的湿润环境中快速萌发,有效减少杂草竞争与水分流失,显著提升成苗率和鲜草产量,为下一季丝苗米种植提供高品质绿肥保障,实现生态与效率双提升。
03
1500亩核心区全流程云端远程操控
作为广东省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水稻无人农场,东源万绿智慧无人农场由东源县政府主导,联合企业与罗锡文院士团队共建,深度融合北斗导航、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突破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等核心瓶颈。目前,农场辐射面积超过1万亩,其中1500亩核心区实现“耕、种、管、收”全流程云端远程操控,作业效率较人工提升50倍以上,人工成本降低30%。
04
年产水稻超过4000吨
凭借硬核技术支撑,农场不仅培育华航香银针等优质稻种、高抗高产太空稻,更采用航天紫云英做绿肥,形成制种、育秧、加工全产业链,年产水稻超过4000吨、制种超过500吨。
如今,农场已托管周边3万亩农田,带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200万元,撑起东源县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全县育种制种面积扩至5000亩,其杂交稻制种机械化播插模式已在河源20余个乡镇推广。此次“稻收肥播一体化”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为岭南现代农业注入科技动能,更为全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东源样板”。
来源:东源发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