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张带大家聊聊,最近全球稀土圈的热闹。一边是中国刚跟美国签了贸易协议,暂停部分关键矿产出口管制;
另一边美国转头就加速在全球扫货稀土,那架势,活脱脱像怕晚了就抢不到似的。
![]()
![]()
美国的去中国化大招
稀土这玩意儿虽然名字带稀,但在工业里那可是维生素般的存在。小到手机、电动车,大到军用雷达、战斗机,哪儿都离不开它。
而中国,妥妥的稀土霸主,握着全球37%的储量不说,85%以上的精炼加工能力也在咱手里,全球60%的年产量和90%的高端磁材加工,都得看中国脸色美国呢,80%的稀土进口都靠中国,国防、新能源这些关键领域更是严重依赖。
![]()
2010年中日稀土争端,2019年中美贸易战,中国一暗示要限制稀土出口,美国就慌得不行。没办法,谁让自家供应链太脆弱,只能满世界想办法去中国化。
美国这波操作,总结起来就是两条腿走路,一边满世界找盟友合作,一边砸钱搞技术研发。澳大利亚有全球第二大稀土储量,以前只能把原矿卖给中国加工,现在美国直接跟它签协议,砸技术、砸资金,帮它建本土精炼厂。
![]()
加拿大也没闲着,两国搞起了联合开发,从勘探到精炼全链条合作,就想打造一个去中国化的供应链。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亚洲的印度、越南,也都成了美国的目标。
特朗普政府密集会晤这些国家,又是搞矿产外交,又是谈合作,就是想在全球布下稀土棋子,形成去中心化的供应网络。
![]()
再说技术研发,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启动了无稀土磁体项目,想开发出不用稀土的新型磁性材料。
虽然现在替代技术性能还差些,但架不住美国砸钱啊,《通胀削减法案》《芯片与科学法案》直接砸下巨额资金,又是税收优惠,又是采购保底,MP材料公司就拿到了110美元/公斤的采购保底,目标2028年实现年产1万吨磁材。
![]()
![]()
中国稳坐 C 位的底气
美国忙得团团转,中国这边却稳如泰山,靠的就是技术壁垒和全产业链优势。在内蒙古包头稀土研究院,串级萃取技术能实现17种稀土元素99.9999%的纯度分离,这技术参数比美国高出两个数量级。
北方稀土、厦门钨业等国企整合后,掌握了全球70%的中重稀土加工能力,赣州稀土集团的离子型重稀土回收率达92%,远超美国65%的水平。而且中国的防御体系特别全面。
![]()
上游立法管控,从开采、冶炼到出口全流程许可,关键元素实施最终用户追溯;中游技术封锁,把核心工艺参数列为禁止出口技术,美国本土工厂都得买中国的萃取剂和离心机;下游市场分流,民用和军工采购严格切割,2025年对美稀土出口中,军用相关物项占比从45%压减到12%。
![]()
更绝的是标准制定权,中国主导的《稀土纯度分级国际标准》即将生效,以后全球90%的稀土深加工企业都得按中国标准来。美国想在澳大利亚建精炼厂,结果发现连生产线的防腐涂层配方都是中国专利,简直处处受制。
![]()
![]()
全球稀土市场未来
美国的一番操作,短期肯定会让全球稀土市场震荡,开采成本上升,价格波动。
但长期来看,供应链多元化也是趋势,预计2030年前,美国及其盟友的本土精炼能力能覆盖40%的需求,中国的市场份额会从60%回落到45%,形成多元割据的格局。不过,决定胜负的关键还是技术。
美国在替代材料上砸了50亿美元,但铁氮磁体在高温下性能不稳定,短期内难用在高端领域;中国在回收技术上领先,从废弃手机里提取稀土的成本只有原生矿的60%,2025年回收量占国内供应的25%。
![]()
美国靠政治联盟+资本补贴重构供应链,中国靠技术沉淀+全链整合筑牢护城河。这场博弈,最终拼的不是谁圈的矿多,而是谁能把矿石变成高精尖材料,谁掌握了核心技术。
现在的稀土市场,就像一场激烈的马拉松,美国在后面拼命追赶,中国在前面领跑。但不管怎么跑,有一点很清楚:在高端制造的赛道上,技术永远是最有力的跑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