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9日,2025(第十一届)湾区金融年会在深圳盛大启幕。本届年会由南方都市报社、湾财社、深圳市财富管理协会联合主办,作为2025深圳国际金融大会平行论坛,同步联动第十九届深圳国际金融博览会(金博会),以“AI新浪潮 金融新生态”为核心主题,汇聚顶尖专家学者与行业领袖,共探“AI+金融”融合趋势,献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湾区方案”。
在主题分享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教授吴晓求从经济转型背景切入,深刻剖析了中国经济与金融面临的历史性转变与未来改革方向。他指出,中国经济已从“短缺经济”全面进入“过剩经济”,同时在以智能化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理论逻辑和政策重点必须做出根本性调整。
![]()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教授 吴晓求
面对供给在220个细分领域全面过剩的新常态,吴晓求强调,政策焦点必须从过去注重扩大供给,转向如何有效管理过剩经济和扩张内需。供给端的核心任务是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而非单纯的规模扩张。对于如何扩张消费,他提出了一个清晰的逻辑链条:消费扩张的前提是居民收入增长,收入增长依赖于就业稳定,而就业稳定则关键在于发展好占市场主体的民营经济。此外,他还指出,必须优化以房地产为主的存量财富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并着力改善和丰富能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场景”。
将视野投向“十五五”时期的金融发展,吴晓求对“金融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进行了立体化阐释。他认为,这一内涵远不止于服务企业融资,更要满足居民部门日益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他特别指出,随着中国迈向高收入国家,留住规模庞大的高净值客户的存量财富至关重要,这要求金融业能提供如财富管理、家族信托等复杂且安全的金融服务,否则资本将会外流。而满足这些需求,必然要求金融创新。他同时强调,创新必须与有效监管并行。
吴晓求明确指出,实现上述多重目标的核心枢纽在于发展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现代金融体系。资本市场不仅能为高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支持,推动产业升级,也能为居民提供具有风险溢价的多样化资产。为使资本市场发挥关键作用,他提出必须推进“三端改革”:在资产端,通过注册制等改革引入更多优质公司,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在资金端,大力引导社保、保险等中长期资金入市,为市场提供稳定的流动性,他特别指出央行近期创设稳定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在制度端,核心是转向“保护投资者利益”,重中之重是维护市场透明度,必须通过严厉的法律惩戒,让财务造假、欺诈上市者付出倾家荡产、牢底坐穿的代价。
吴晓求最后总结道,对事物本质的认知是正确行动的起点。过去资本市场发展波折,与对其功能认知的偏差密切相关。如今,当社会各界深刻认识到资本市场作为现代经济枢纽、创新激励器和财富管理机制的核心功能时,一场围绕透明度、法治化和投资者保护的系统性深层改革已经启航,这将为中国经济穿越周期、实现高质量转型奠定坚实的金融基石。
策划:王莹
统筹:李颖
执行统筹:卢亮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罗曼瑜 卢亮 吴鸿森 王玉凤 刘常源
视频:叶浩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