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圈总爱聊“不可替代性”,好像只要搞出点别人没有的功能,就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可现实往往打脸——那些被车企吹上天的“独门绝技”,最后不少成了鸡肋,甚至把自己绊了个大跟头。原因很简单:所谓的“不可替代”,有时候不过是猎奇心理作祟。
![]()
某品牌曾推出“可旋转座椅”,宣传时说“停车后能转180度,方便车内交流”,结果用户反馈:停车后谁有空在车里聊天?更麻烦的是,旋转机构容易卡顿,维修成本高,最后成了4S店的“常客”。我觉得所谓离谱的同级唯一当中,最离谱的还得属极氪MIX的车内吃火锅,该说是想象力丰富呢还是没活硬整呢?
![]()
车企之所以爱搞这些“不可替代”的功能,说白了是焦虑作祟。现在汽车市场同质化严重,大家都在卷续航、卷智能,想脱颖而出太难了。于是有些品牌开始“剑走偏锋”,试图用猎奇功能吸引眼球。可问题在于,汽车不是玩具,用户买它是为了解决出行需求,不是为了满足好奇心。那些“古怪功能”或许能在一时博得关注,但长期来看,用户只会用脚投票——谁愿意为一个用不上、还添麻烦的功能多花钱?
![]()
(大众California,这个场景谁没事吃饱了撑的转椅子玩?外网传闻
其实,真正的“不可替代”从来不是靠猎奇功能堆出来的。丰田的混动技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理想的增程系统,这些之所以能成为核心竞争力,是因为它们精准解决了用户的痛点:省油、安全、续航无忧。用户需要的不是“别人没有”,而是“我用着爽”。车企与其绞尽脑汁搞“古怪功能”,不如把基本功练扎实——把续航做长、把充电做快、把质量做稳,这些看似“普通”的改进,往往才是真正的“不可替代”。
![]()
说到底,汽车市场的规则很简单:用户用钱包投票,时间会淘汰浮夸。那些靠猎奇功能博眼球的品牌,或许能火一时,但想活得久,还得回归用户需求本身。毕竟,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秀”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