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曼
![]()
“沛桥高跷”表演者登上古桥表演。 陶立齐摄
深入村落体验民俗生活,观看非遗表演,成为人们旅途上安排的一项重要节目。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展演在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东坝街道沛桥村举行,精彩的演出让这座古朴宁静的村落吸引了众多游客。
江苏省级非遗“沛桥高跷”的表演者身着色彩鲜艳、制作精美的传统服饰,精神抖擞地登上村里的古桥。沛桥村已有数百年历史,这里水陆交通便利,明清时商铺林立、车水马龙,民俗文化丰富。如今,村落仍保留着黛瓦白墙、水村相连的古朴田园风貌。
表演者在古桥上时而轻盈跳跃,时而优雅转身,他们的精彩表演与古桥的古朴厚重碰撞出奇妙的火花,现场观众发出阵阵惊叹。“沛桥高跷”属典型南派风格,以表演见长,85厘米左右的木跷杆上装踏板,缚于双腿便可行走与舞蹈。其最大特色是“戏文演绎”,表演者扮作生、旦、净、末、丑诸角,分4场演绎36个经典曲目。绝活则体现在动静结合的技艺上,既有八字绕行、并肩前行的整齐舞姿,更有跌扑、翻滚、劈叉等惊险动作,部分高手所用跷杆高达一丈多,休息时可倚檐而坐,尽显功底。
“沛桥高跷”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清末时期,东坝镇作为太湖流域交通枢纽,庙会活动频繁,以柏姓村民为发起人的高跷表演应运而生,至今已有百年传承,2009年被列入第二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沛桥高跷”承载着当地民俗文化与生活智慧,对研究区域历史、社会风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表演多为村民老少三代同台,既凝聚了人们的情感,更传递着团结奋进的精神内核。
对于现场的观众来说,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生动的文化体验。来自上海的游客李女士难掩兴奋:“踩着高跷演绎传统戏文太有代入感了!不仅看到了绝活,还了解了背后的故事,比单纯逛景点有意义多了,真是一场有意义的文化之旅。”
在旅游场景中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进行展演,能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非遗文化。当地为此构建“三位一体”非遗旅游创新模式:一是场景创新,将高跷展演融入古桥、老街等实景,打造沉浸式体验;二是产业延伸,联动高跷、传统麻饼与茶园资源,开发非遗主题线路;三是创新转化,鼓励传承人与设计师合作,开发文创产品并推进数字化记录。通过“非遗+就业”“非遗+产业”双路径,组建高跷协会吸纳村民参与表演培训,并带动餐饮、民宿、农产品销售,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使百年非遗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引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