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法护非遗传承 共守文化根脉 ——神木市人民法院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工作座谈会

0
分享至

在神木这片土地上,既有石峁遗址、麟州故城的文明根脉,也有杨家城传说、神木手工地毯制作技艺等非遗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神木最深厚的底蕴、最鲜明的标识,更是必须守护好、传承好的“根”与“魂”。

据了解,神木市现有杨家城传说等省、市、县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99项,省级保护名录代表性传承人5名、市级24名、县级41名,有市级传习所4处、县级传习所10处、省级非遗工坊4个,市级非遗工坊3个、非遗陈列馆1个。如何用司法力量守护非遗,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法治化、规范化?神木市法院积极探索“司法+非遗”工作模式,并于近期陆续落地相关具体举措。


11月20日,该院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工作座谈会,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何树强出席并讲话,市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宝林,市石峁遗址管理处处长、高家堡镇党委书记刘亚功以及市文广局、市文化馆、麟州街道办事处、杨家城保护开发中心、市法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座谈会上,市文广局介绍了神木市非遗保护基本情况,市法院介绍了环资审判工作情况,并就《神木市人民法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的十项措施》及两个司法保护令作了简要说明。与会各单位负责人就如何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各抒己见并提出意见建议。

会上,市法院与市文广局签署了《关于全面构建文化遗产保护协同共治的合作机制》,部分与会人员分别为“神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示范基地”“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站”“麟州故城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站”“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工作联络站”揭牌。

刘宝林表示,下一步,该院将聚焦麟州故城、石峁遗址等核心文化资源,以司法保护令为抓手,从提升审判专业效能、强化跨部门协同联动、深化普法精准供给等维度,建立并落实十项非遗司法保护机制,织密织牢文化安全保护网,全力实现“保护有法、传承有序”,让麟州千年文脉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彩。

何树强指出,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把准非遗保护的“方向盘”。要从“守护全市文化根脉、服务文化强市建设”的政治高度,切实扛起审判机关的责任担当,将非遗保护融入“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核心职责。二是要聚焦主责主业,筑牢非遗保护的“防火墙”。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组建专业审判团队,依法妥善审理非遗商业化开发中的利益分配纠纷、代表性传承人资格认定争议、非遗项目抢救性保护等纠纷,既严惩破坏非遗的违法行为,又保障传承人的合法权益,让司法保护既有力度、又有精度;三是要强化多元共治,织密非遗保护的“协同网”。要深化府院联动,与文旅、文物、遗址管护等部门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推动涉非遗矛盾纠纷前端预防与多元实质化解;要激活社会参与活力,依托司法保护联络站,邀请非遗传承人、遗址管护员参与案件调解、提供专业咨询、助力普法宣传,让“懂非遗、通文脉”的力量深度参与保护工作;四是要注重融入场景,擦亮非遗保护的“金品牌”。借力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教育场景,通过专题讲座、互动体验等形式,向青少年、社区群众普及非遗司法保护知识,培养文化保护自觉,推动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守护”非遗的良好社会氛围。

法护非遗传承,共守文化根脉。此次座谈会,进一步凝聚起非遗保护的思想共识,明确了工作路径和努力方向。下一步,神木市法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强合力,推进全市非遗司法保护工作走深走实,为神木市建设文化强市、筑牢文化安全屏障作出更大贡献!

供稿:神木法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 incentive-icons
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
发布法院重要司法信息
4018文章数 83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