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小玖今天要跟大家聊的这事,堪比间谍大片的情报战大戏。
乌克兰为了搞到俄罗斯的“匕首”导弹,居然想花300万美元策反俄军飞行员,结果反被俄方一锅端。
这背后的阴谋和反转,比谍战片还刺激。
![]()
![]()
300万美金买不动的忠诚?一场从“采访”开始的诱捕
这事得从2024年10月下旬说起,一群自称西方调查媒体记者的人找到了俄罗斯空天军米格-31K机组人员,开口就给5000到10000美金,说要做“独家采访”。
小玖跟大家说,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背后准有猫腻,果不其然,这伙人其实是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的人,背后还有英国军情六处撑腰。
见初期接触没被拒绝,乌克兰情报部门立马放大招,一个叫“谢尔盖·卢戈夫斯基”的负责人直接抛出演戏:300万美金现金随便选欧洲城市交付,还能给飞行员和家人办北约国家公民身份,48小时内就能把家属安全撤离。
![]()
条件只有一个:驾驶挂载“匕首”导弹的米格-31K,在黑海巡逻时转向飞往乌克兰指定机场,还得保持导弹处于武装状态。
但他们千算万算没料到,刚接触就被识破了。
一名米格-31K武器系统官第一时间就向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报了信。
![]()
小玖觉得,这步“主动报案”太关键了,直接让俄方掌握了主动权,随后就布下了诱捕网,让机组人员假意配合。
通过追踪波兰、爱沙尼亚和英国路由的通信IP,再顺藤摸瓜查到塞浦路斯的银行渠道,乌克兰的渗透网络被摸得一清二楚。
2025年11月3日,乌克兰发送降落点GPS坐标时,俄方果断收网,第二天凌晨就端了加里宁格勒一处安全屋,抓了3个乌克兰情报人员,只剩2人侥幸逃脱。
![]()
![]()
不止劫机那么简单:想拉北约下场的致命算盘
可能有人会问,乌克兰费这么大劲劫机,就为了一枚导弹?小玖告诉大家,他们的野心可不止于此。
根据俄方披露的信息,乌克兰计划劫持成功后搞一场“假旗行动”:让米格-31K伪装成飞行故障闯入罗马尼亚领空,伪造俄军攻击编队信号,引诱北约空军基地防空部队开火。
一旦带实弹的“匕首”导弹被击落,乌克兰就会大肆炒作“俄罗斯攻击北约”,逼着北约启动集体防御条款,让北约直接跟俄罗斯对峙。
![]()
这招真的太险了,一旦成功就是世界级冲突,而且乌克兰的图谋里,技术和政治需求各占一半。
“匕首”作为全球首款实战部署的高超音速导弹,10马赫的速度加上末端机动能力,雷达都很难捕捉,其双锥体弹头、高温隔热材料等技术都是俄罗斯的核心机密。
乌克兰自己拆不了,但拿到后可以交给美国和欧洲盟友分析,到时候“爱国者”防空系统就能针对性升级,甚至还能给自家高超音速武器研发抄作业。
![]()
政治上更不用说了,要是真能劫到这种尖端装备,不仅能狠狠打击俄军士气,还能向西方证明自己的情报能力,好要更多军事援助。
可惜算盘打得再精,也没逃过FSB的眼睛。
作为报复,俄罗斯直接从里海上空出动米格-31K发射6枚“匕首”导弹,精准炸了乌克兰布罗瓦里的电子情报中心和斯塔罗基耶夫机场,卫星图上都能看到高超音速武器打击特有的深弹坑,还有设备爆炸的二次火光。
![]()
小玖必须说,这起事件给各国都提了醒。
现在高超音速技术越来越普及,这种尖端装备已经成了情报战的重点目标。
乌克兰这次冒险行动虽然失败了,但也暴露了一个危险趋势:有些势力为了达到目的,真的敢撬动大国冲突的杠杆。
这出情报战大戏落幕了,但背后的安全警示,值得所有人深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