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假期,脑子一热买了张去天津的高铁票。
山东没想到,河北也没想到,现在蹿红的居然是中间夹着的天津。
开玩笑说句,北方三兄弟,哥俩在那干着急,三弟天津靠一碗煎饼果子就成了全国焦点。
一出天津西站,空气里是那种很熟的味道,带点河边的潮气,又混着烤鱿鱼和烤肠的味儿。
抬头一看,站前广场上到处是拎箱子的,背包的,拉着孩子的,拿着自拍杆的,各地口音一股脑全凑一起。
这时候才真切感到一句老话,哪儿火,人就往哪儿挤。
很多人其实不知道,天津有仨高铁站。
![]()
天津站,挨着海河,算正中心,想逛意式风情区,海河夜景,古文化街,住这边最省心。
天津西站,离鼓楼近一点,打车十几分钟,而且房价比天津站附近便宜一点。
天津南站,那就真在城外面了,下车还得地铁倒来倒去,一不小心路上耽误一小时,回来还得算着时间。
很多外地人一看“天津南”仨字,以为南城挺热闹,结果光在路上吹空调了。
如果不是自驾,最好先看好酒店在地图上,选离天津站或西站近的路线。
自驾来的就完全是另一回事。
天津这城市,自驾是真的舒服。
环线多,路宽,红绿灯节奏也还行。
想去海边,塘沽、于家堡一脚油门就过去了,车里一放相声,窗外一片楼,心里一算油钱,比换来换去地铁省事多了。
不过路上限号真有,车牌尾号没看好,容易当天变成在酒店“深度休息一日游”。
很多人对天津的印象还停在“说相声”“吃煎饼”。
真到了本地才知道,这地方历史一点不简单。
天津这俩字最早叫“天子渡河的地方”。
明成祖朱棣当年起兵南下打仗,从这里渡过海河,这地就算有了名头。
后来建卫修城,慢慢成了北方要塞。
![]()
等到清末民国,各国租界一来,天津就从军事重地变成了各种外来文化的大杂烩。
现在走到五大道那一片,抬眼一望,一排一排小洋楼,什么英式法式意式,全挤那几条小路里。
只看楼不看牌子,以为去了小号“欧洲混合套餐”。
不过这片地方白天去还好,早一点,人不太多,安静一点。
晚上那就不一样,有游客,有拍婚纱照的,还有直播的,三脚架比路灯都多。
有些小洋楼有故事。
有的当年是军阀的宅子,有的住过名人。
很多导游小喇叭里讲得挺用力,可惜人一多,听着也就几个关键词。
如果真对这些历史有兴趣,可以提前查具体哪几栋有典故,选着看,不然满街乱转一圈,拍了二十张照片,回来发现只记得那家网红奶茶店。
天津历史味道最重的,还是古文化街这片。
这地旁边就是天后宫。
天后宫供的是妈祖,老百姓管叫“娘娘”。
早年间渔民出海,求的就是平安回港。
天后宫从明代修起来,一直在这守着海河。
现在门口买香火的人少了,买糖画,泥人张,风筝魏的反而多。
古文化街是老街,牌坊一立,也算天津的脸面。
不过得说句实话,这街里头现在一半多都是卖旅游纪念品的。
糖葫芦烤冷面铁板鱿鱼,哪座城市都有,只是挪到北京味的建筑里,气氛就出来了。
如果想看点真东西,还是得往博物馆里钻。
天津博物馆就在文化中心那一块,远远一看像一颗大钻石,外形挺唬人。
里面东西也不少,从瓷器到书画到近现代史,讲天津从“天子渡口”到“北方大港”这一长段路。
重点是,门票还免费,省了一笔。
隔着马路,天津自然博物馆,带孩子的基本都奔这去。
恐龙骨架,大鲸鱼模型,一排一排动物标本,小孩一进去眼睛就黏住了,不想走。
文化中心那一片,白天像个大型散步广场。
老人溜弯,小孩骑车,还有练轮滑的。
到了晚上,音乐喷泉一开,周边灯一亮,直接变城市客厅。
就这么个地儿,连地上的鸽子都养得不怕人,走过去抢你手里的饼干。
天津这城市逛起来有个很明显的节奏。
白天慢,晚上突然热闹起来。
![]()
海河边一到夜里,就像城市开了“夜场模式”。
说起海河,历史比很多人想得长。
以前叫“直沽河”,再往前和子牙河、大清河一堆水系搅一起,最后流进渤海。
明清时,它就是大运河南端的重要一段。
南边粮食往北京运,船一到天津这儿,就算半程了。
所以才有“九河下梢天津卫”这句话。
现在的海河两岸,路都铺好了,灯也讲究。
一边是高楼玻璃幕墙,另一边是老建筑石雕砖瓦。
一条河一条路,直接把城市的前世今生放一块儿给你看。
人多的时候,桥上挤满了拍照的,几乎人手一个“大裤衩”姿势,对着水面各种拍。
最热闹的还得算天津之眼那一块。
这个大摩天轮架在永乐桥上,整圈直径一百多米。
一圈大概半小时,慢悠悠转一圈,能看到整条海河和周边的楼。
白天看景,夜里看灯。
不过排队真不是闹着玩,节假日一排就是一两个小时。
很多人排到最后腿都站软了,上去转半小时,下来的时候只剩一个念头,找吃的。
说到吃的,天津是真没让人失望。
一早最醒神的,是煎饼果子。
电饼铛一摊,绿豆面一抹,鸡蛋一打,葱花一撒,面饼一翻,油条或者馃子往里面一压。
酱料一刷,切两刀,往纸袋里一放,手心热乎乎的。
早上在路边站着咬一口,外皮酥,里面还热,配上一口豆浆,人都缓过来了。
现在游客多了,好多店贴着“正宗鸡蛋煎饼果子”“不加生菜不放奇怪东西”。
其实好吃不好吃,很简单,饼得薄,馃子得脆,酱别太咸。
看摊主手上动作利落,基本就错不了。
中午就轮到大名鼎鼎的“天津三绝”。
狗不理,耳朵眼,十八街。
![]()
狗不理包子,名气大,但现在本地人很多都不太去老牌店。
说实话,价格不便宜,味道还行,主要是吃个来天津“打卡”的心情。
如果就想吃个合适的包子,街边很多小店更接地气,肉馅香,面也软。
耳朵眼炸糕,一口咬下去是糯米皮加豆沙馅。
刚出锅的时候,外皮脆,里面烫嘴。
排队的时候听旁边大爷聊天,说以前排炸糕,排的是生活;现在排炸糕,排的是回忆。
十八街麻花,买的时候一定看好生产日期。
新鲜的咬起来香,老的就跟啃树枝差不多。
市区很多店都有小包装的礼盒,可以买散装的,先尝一根,满意再下手整袋。
要吃海鲜的,可以往滨海新区跑。
塘沽老码头那一带,小海鲜一串一盆摆满桌。
皮皮虾,小螃蟹,花蛤,扇贝,一次全上。
人一多,桌上一圈海鲜,配着扎啤,再来一盘花生米,开开心心坐一晚。
不过海鲜价钱波动很大,最好看清价目表,现场问清楚怎么算。
别不好意思问,问清比结账时心里犯嘀咕强。
说到住的,天津其实性价比还行。
如果想逛海河和古文化街,建议住在天津站附近。
走路就能看到夜景,晚上吃完再溜一圈,不用抢打车。
价格呢,工作日比周末能便宜一大截,很多酒店平日三百左右就能住得比较舒服。
周末和节假日直接翻番,钱包疼得很真实。
五大道附近也有不少小酒店和民宿,有的就是老洋楼改的。
房间不一定多大,胜在有味道。
不过老楼隔音普遍一般,隔壁打喷嚏都能听见,介意的就别强求“文艺范”。
如果打算去滨海新区看海再住一晚,可以在于家堡那边找酒店。
近几年新盖的楼多,环境还不错。
地铁能连回市区,不想开车也不算太折腾。
说起出行,只能说,自驾是天津玩得最自在的方式。
想走就走,想停就停,自由度高。
哪里好吃好玩,临时改计划也无所谓。
只要注意别撞上早晚高峰,尤其市区几条主干道,早晚跟“车展现场”一样。
地铁出行也行,天津地铁这几年越修越长。
二号线直穿市区,从天津站到西站,再一路往机场。
海河边,文化中心,鼓楼附近,都能找到地铁站。
缺点就是,有些老街区路窄,人多,下地铁还得走一段,适合脚力好的。
打车的话,最近几年网约车多,价格比北京上海便宜点。
不过节假日晚上,海河边打车真跟抢名额似的。
如果住得离景点近一点,晚上一圈走回来,心里也踏实。
这两年天津一下子火起来,其实跟一个词离不开,就是“便宜好玩儿”。
门票多免费,海河不花钱,文化中心一大片博物馆也不花钱。
吃的呢,街边小店多。
![]()
十几块一个煎饼,二三十一碗捞面,花几十块就能吃得挺舒服。
但也因为这样,人一下都涌过来了。
节假日的天津,真的容易变成“人从众”。
海河边挪不动道,古文化街拍个照得排队,煎饼摊前一条长龙。
很多人一边吃着一边吐槽,嘴上说累,手上照样排队买下一样。
要想少踩坑,其实很简单。
能错开节假日尽量错开,工作日来,酒店便宜,人也少。
热门景点早去,早点起床,九点前到海河,十点前逛完一趟古文化街,还能在街里找家老茶馆坐坐。
下午别挤在市中心,可以往五大道,文化中心,民园体育场这些地方散散步。
晚上再到海河看灯,找个不太热门的位置坐着吹风,看别人挤,心里那叫一个爽。
天津这座城,看着不急不躁。
街边老太太遛弯跟你聊天,一张嘴就能把你说乐。
出租车师傅一拐弯,顺带给你讲一段码头往事。
河边老大爷钓鱼,一坐就是一下午,旁边小孩在滑板车上转来转去。
以前,这城市在地图上,是北京旁边那个不起眼的小点。
现在,靠着一条河,一堆小吃,一肚子段子,一不小心成了全国焦点。
有句话说得挺实在,城市火不火是网友决定的,城市好不好还得靠时间检验。
天津人心里也清楚,这波热度能蹿多高不好说,但眼前的每个游客,都是真金白银地来了。
能做的就是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心。
东西卖得合理一点,路指得清楚一点,说话利索一点,别端着。
来一次的人感觉舒服,以后就会劝别人来。
有的城市靠广告出名,有的城市靠一嘴相声和一张煎饼。
反正现在的天津,已经站在台前了。
至于能演多久,就看这座老城,能不能一直把那股真诚劲儿守下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