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Science发表题为Copper induces cell death by targeting lipoylated TCA cycle proteins的研究,揭示了一种新的细胞死亡形式,即铜依赖性细胞死亡(称为铜死亡)。他们将Cuproptosis定义为一种非凋亡性细胞死亡途径,并证明铜与三羧酸 (TCA) 循环的脂酰化成分结合;然后这些与铜结合的脂酰化线粒体蛋白的聚集和随后的 Fe-S 簇蛋白丢失引发蛋白毒性应激和一种不同形式的细胞死亡。
![]()
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因子,铜稳态对于各种生理过程至关重要。细胞内铜生物利用度失调可诱导氧化应激和细胞毒性。尽管细胞死亡形式有多种,如细胞凋亡、坏死性凋亡、焦亡和铁死亡,然而,铜过量引起细胞毒性的现象尚不清楚。关于铜离子导致细胞死亡的确切机制,已经提出了几种假设,包括诱导细胞凋亡、不依赖于半胱天冬酶的细胞死亡、诱导活性氧和抑制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等。然而,铜诱导细胞死亡的确切机制仍需进一步阐明。
![]()
细胞间铜浓度对细胞活性的影响表明,细胞只有在极窄的铜离子浓度(a)的合适范围内才能保持其生物活性。Elesclomol 是一种铜离子载体,可将铜运送到细胞中。FDX1 编码还原酶以将Cu2+还原为Cu+,并且是依来氯酚的直接靶标。DLAT是脂酰化的蛋白靶标,涉及介导碳进入 TCA循环。FDX1促进了 DLAT脂酰化,Cu+增强了脂酰化蛋白的聚集和铁硫簇蛋白的减少,从而引发蛋白毒性应激和细胞死亡 ( b )。
![]()
这项研究开启了一条令人耳目一新的细胞死亡途径。铜死亡的发现通过充分利用铜的病理生理作用,为抗肿瘤治疗提供新途径。经过一系列安全性和有效性测试,铜死亡转化医学可能成为临床应用的潜在候选者,不仅适用于遗传疾病,更重要的是,适用于各种人类癌症。
![]()
我们查询PubMed发现,铁死亡相关论文已经破2千,共2199篇。截止查询时间(2025年11月19日),2025年已发表铁死亡相关论文819篇。整体来说,铜死亡领域在许多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大家似乎都在努力寻找铜死亡相关的潜在课题。
![]()
目前铜死亡并不是公认的细胞死亡模式,仍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1) 铜死亡在癌症中的分子机制需要充分证实。在Science文章中,作者只在非小细胞肺癌等少数肿瘤中进行了验证,其他肿瘤中的情况尚不清楚。(2) 人类不同肿瘤类型中脂酰化蛋白丰度和呼吸模式存在差异,这是开展铜死亡研究的基础之一。通过分析铜死亡相关基因在肿瘤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从而开展更深入的铜死亡相关研究。(3) 这项研究启发我们进一步探索其他金属的细胞毒性,比如镁离子、锌离子等。
![]()
王东院士团队等利用CRISPR文库筛选,发现!从表型到模型,论证有理有据!复旦大学团队在Cancer Cell杂志发表题为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drives cancer resistance to cuproptosis的研究论文,探讨,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则揭示铜代谢与造血的关系。因此,铜死亡,铜科学,仍然值得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