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一早,一通急促的电话打破清晨的宁静:“今日早晨八点,盐城东台G344公路跨东风河段发生交通事故,运输粗苯的槽罐车发生泄漏,部分化学品进入东风河。请立即启动应急监测预案!”没有预先通知、没有固定脚本,一场完全实战化的应急监测协同拉练在盐城沿海水网地带骤然打响。
这是省生态环境厅监测处、省环境监测中心组织的专项应急监测协同拉练。江苏省盐城环境监测中心、盐城市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中心及东台、大丰、阜宁、响水、滨海5个基层监测机构,共60余名应急监测骨干在2小时内紧急集结,携便携式气质联用仪、水质应急监测车、无人机等装备奔赴预设“事故现场”。
复盘查找不足,演练提升能力
为确保应急监测体系顺畅有序运行,提升应急监测工作响应时效,我省率先落实应急监测“四个一”工作方案:“每周开一次机、每周做一个样、每月拉一次练、每季度复一次盘”。
此次拉练,就是要通过实战+复盘的形式,检验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基层监测机构协同开展应急监测、支撑事故处置的能力,演练场景选在G344国道东风河段——同样是沿海水网、同样涉及农田灌溉水源,特征污染物“苯系物”也高度相似。参演单位接令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应急监测方案编制、上下游点位布设、现场采样、加标样品分析、快报报送”全流程工作。
![]()
应急监测人员利用无人机快速采集水样
三级协同联动,织密安全网络
8时许,盐城环境监测中心、盐城市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中心应急值守人员率先拉响警报,一键启动本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预案,奔赴现场途中共同对事件进行研判,立刻启动《盐城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预案(试行)》,调度东台、大丰、阜宁、响水、滨海5个县(市)监测站赶往现场,组建现场监测工作组,协同开展应急监测。
现场应急监测人员分工明确:一组携便携式气质联用仪直奔“事故点”下风方向,开展环境空气苯系物监测;二组乘水质应急监测车,携带无人机,采集事发地上下游及敏感点水样;三组在事发地周边建立临时实验室,集中开展水样快速分析。现场监测工作组建立后,各应急小组向工作组报送监测结果,实现统一监测、统一研判、统一发布,杜绝信息孤岛。
省生态环境厅监测处、省环境监测中心组建现场拉练指挥部,记录参与队伍应急响应、方案编制、现场监测、快报报送等情况,同时在采集水样中现场添加有机物标准样品,考核现场监测数据准确性。
![]()
拉练指挥部在现场配置有机物加标样品
锤炼应急技能,积累实战经验
“经初步判断,事故已对东风河及周边水体造成污染。污染前锋已抵达五中沟东!”14时18分,第一份快报从现场传回。数据背后,是现场监测人员对便携式气质联用仪的熟练驾驭——质谱图解析、内标法定量、结果报送有序完成。报告编制人员谨慎处理应急监测数据,根据现场情况合理引用相关标准评估事态发展,注重综合研判分析,力求报告结论客观严谨。
15时30分,随着最新一批监测数据报送完成,拉练进入“会商总结”阶段。复盘会上,相关参与人员坦言:“这次拉练像实战一样紧张,但更关键的是,此次我们携带的便携式气质联用仪、无人机等设备快速发挥作用,平时功课没白做。后期我们将对拉练中的经验和不足进行深入总结。”
![]()
参与拉练人员复盘讨论
“应急监测没有补考,必须一次答对。”拉练指挥部相关同志在演练总结时强调,“基层监测机构是开展应急监测的一线力量,要针对地区环境风险预警和能力薄弱环节,持续开展不同类型拉练,强化时刻准备打仗的意识、练兵备战的意识,协同配合的意识,串起全省各应急监测单元的协同作战网络,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测得准、报得快。”
来源:美丽江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