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
通讯员 张雨 贾瑾慧 吴吉圆
绘图 万显明
“熬夜刷手机”“作息昼夜颠倒”,正悄悄击垮许多年轻人。日前,话题“30岁小伙长期熬夜智力退回3岁”登上社交平台热搜,频发的年轻患者病例为不少网友敲响警钟。据媒体报道,近一个月内,宁波某医院感染科已连续收治8例脑膜炎患者,他们的平均年龄仅26岁,最小的患者甚至只有16岁。
为何看似平常的“熬夜玩手机”,会让年轻人患上脑膜炎?如何科学预防脑膜炎?11月19日,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武汉专家。
![]()
熬夜不直接致病,却可能让脑膜炎找上门
据外地媒体报道,30岁小伙小张(化姓)长期熬夜打游戏后,说话含糊不清,发高烧、嗜睡,入院后确诊为“病毒性脑膜炎伴脑炎”,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但智力退至3岁儿童水平,无法正常说话,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为何看似平常的“熬夜玩手机”,会让年轻人患上脑膜炎?武汉市普仁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黎逢光表示,熬夜本身并不直接致病,但长期熬夜可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和免疫细胞活性降低,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而脑膜炎或脑炎是各种病原微生物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在抵抗力下降时更容易患病。
黎逢光主任介绍,引起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各种病毒(包括疱疹病毒、肠道病毒等)和各类细菌,包括常见的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嗜血杆菌等,还有结核杆菌、真菌等特殊细菌。严重感染可直接危及生命,部分患者在感染后可能遗留长期智力障碍、癫痫发作等。
“脑膜炎早期往往表现为发热、头痛,易误诊为感冒,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食欲减退、乏力、嗜睡、反应迟钝等症状。”黎逢光主任表示,如果在服用退烧药体温下降后,头痛仍持续存在,甚至伴有恶心、呕吐、嗜睡、反应迟钝等症状,要高度警惕脑膜炎。同时,颈部僵硬(下颌难以接触到胸部)是脑膜受到刺激的表现,属于脑膜炎的特殊体征。
熬夜无法避免?专家教你“损害控制”策略
武汉市普仁医院感染科主任周健强调,预防脑膜炎的核心是“增强免疫力”和“阻断传染源”。在生活方式的预防中,保证充足睡眠是最核心的,成年人应保证每晚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同时还要均衡营养、适度锻炼;接种流脑疫苗、麻腮风疫苗、肺炎疫苗等是预防特定类型脑膜炎最有效的手段;在疾病高发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必要时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可能的感染源(如鸽粪、污染环境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熬夜无法避免时,如何通过科学方式减轻其伤害?周健主任表示,如果确实不得不熬夜,应采取“损害控制”策略:保证前一晚的充足睡眠,避免连续熬夜,晚餐可补充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熬夜时注意补充水分(以温开水为佳),避免饮用咖啡、浓茶或高糖饮料。每隔1小时起身活动,远眺片刻。如果饿,可吃少量水果、坚果等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宵夜;熬夜后最重要的补救措施是“补觉”。第二天中午小睡20-30分钟,当晚尽早入睡。饮食清淡,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帮助身体修复。切忌熬夜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这会增加心脑血管负担。
熬夜后身体出现哪些症状需要及时就医?黎逢光主任提醒,如在长期熬夜后出现疲劳、乏力、精神差、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需要减少熬夜,补足睡眠。如出现反复感冒等症状,说明抵抗力下降,一旦出现发热、头痛甚至嗜睡等脑膜炎表现,需立即就医。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