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圳“卷尺哥”火了。这位“卷尺哥”随身带着一把卷尺,穿梭在深圳的大街小巷,多次发视频反映市政道路缺陷。“卷尺哥”所指之弊,件件有落实,次次“秒整改”。
在深圳,类似“卷尺哥”这般“找茬”的行为并不鲜见。有不少网友评论,深圳市民之所以爱“投诉”,是因为“投诉有用”。这既是市民监督与政府务实作风的双向奔赴,也是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城市治理的生动写照,更是深圳“以人民为中心”城市治理理念的真实展现。具体来看,体现了两个转变。
一是从旁观者到参与者。被称为“深圳多管局局长”的“卷尺哥”,从2023年开始给城市“找茬”。作为普通市民,“卷尺哥”以主人翁的姿态和持久热忱守护城市安全,充分体现了个人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当越来越多市民参与进来“找茬”和投诉,意味着更多的城市治理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充分体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
二是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治理。“卷尺哥”的走红,不仅仅是其发现问题多,更是深圳治理机制能“接得快”“接得住”。深圳不仅不避讳问题,更是向前一步、主动倾听市民声音,主动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没有“盯账号的领导”,却有一套紧盯民声的智慧城市机制,并形成了一整套常态化运转、多部门高效协同联动的治理体系。这套机制展现了城市的开放态度与响应能力,让“找茬者”有了底气,让民生诉求得到了高效解决。这正是对“人民至上”的生动践行。
两个转变之后,更期待第三个转变——从个体热度到制度精度。更多的热心市民参与城市治理是好事,但是个人的热情能持续多长时间,有多少人能参与进来,能在多大程度上覆盖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还充满不确定性,也还有很多用眼看、用尺量难以发现的问题。为城市长远发展计,还应构建起更加科学、完善、高效的城市治理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通过覆盖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的“织网工程”,实现信息资源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的互联互通、融合共享。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民生诉求办理流程,实现城市治理智慧化升级。此外,还应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治理的体制机制,形成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激发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在于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以制度创新打通治理堵点,以科技赋能提升治理效能,以系统思维构建长效机制。如此,才能实现从“独角戏”到“大合唱”的转变,让城市既充满发展活力又饱含民生温度。(作者:杨阳腾 来源:经济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