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办公室的小姐姐讨论最多的不再是买衣服、鞋子、包包,而是做各种美容项目。在颜值经济时代,美妆、医美等行业呈爆发式增长。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达1846亿元,而2024年市场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其中“轻医美”占比超80%,受到越来越多爱美人士的关注,其功能划分也日益精细化。
“轻医美”是指非手术类项目,主要为紧致抗衰、除皱瘦脸及玻尿酸注射,因风险低、恢复快成为市场主流。随着“轻医美”项目成为“香饽饽”,行业对玻尿酸的需求也水涨船高。
玻尿酸是一种透明质酸填充剂,主要用于改善面部凹陷、皱纹、轮廓塑形及皮肤补水,通过注射方式填补缺失的容积或刺激胶原再生,属于非永久性医美项目,需定期维护。这也意味着,玻尿酸行业是一块持久的“蛋糕”。
目前我国玻尿酸行业由华熙生物[688363.SH]、爱美客[300896.SZ]、昊海生科[688366.SH]三大巨头主导,但近年来面临重组胶原蛋白等新成分的冲击,整体业绩承压。
![]()
重组胶原蛋白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制造的一种蛋白质,它与人体自身胶原蛋白高度相似,具有安全性高、生物相容性好的优点,避免了传统动物源胶原蛋白的潜在风险,广泛应用于皮肤修复、抗衰老等医疗和美容领域。
2024年重组胶原蛋白企业(如巨子生物、锦波生物)崛起,甚至巨子生物的营收反超华熙生物。
华熙生物曾是全球最大的透明质酸生产商,2021年市值达1500亿元,现市值缩水至259.77亿元;爱美客主营玻尿酸注射填充剂(如“逸美”),2025年股价较2021年高点下跌73%;而昊海生科主营玻尿酸产品(如“海薇”)、防粘连剂及骨科产品,2025年股价较2021年高点下跌74%。
当然,玻尿酸企业业绩集体下滑,并不简单只是因为新材料的出现,还与市场环境、消费者需求等因素息息相关。
01
医美行业竞争加剧,市场增速放缓
2019年-2020年,“医美三剑客”陆续上市,引爆了医美市场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众多参与者竞相入场,竞争愈发激烈。
医美行业的上游为原材料与器械供应商,盈利能力高,但进入壁垒大,需通过三类医疗器械审批(周期3-5年)。例如爱美客的“嗨体”就是利用这个审批时间曾长期垄断颈部抗衰市场,但近年来被华熙生物的润致·格格等产品打破。
![]()
华熙生物旗下主要拥有原料、医疗终端、皮肤科学创新转化(原功能性护肤品)、营养科学创新转化四大板块,构建了“原料-终端产品”的一体化业务布局。
其中医美类产品主要有“润百颜”和“润致”两个品牌,涵盖皮肤护理到分层抗衰等多应用场景;医药类包括眼科黏弹剂、医用润滑剂等医疗器械产品,以及骨关节腔注射针剂等药品。
2024年,整个玻尿酸行业面临新材料的挑战,而华熙生物也面临经营理念、业务方向及人才组织模式等方面的变革,且相关调整尚处初期阶段,导致2025年业绩持续波动。
不同于爱美客与华熙生物以玻尿酸产品为主导,昊海生科超过50%的收入来自眼科人工晶状体、眼科粘弹剂及骨科玻璃酸钠注射液等。2024年,受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药品和高值耗材集采等因素的影响,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幅度较大,导致营收较2023年只增长了1.64%。
据相关数据,2015-2019年中国医美市场复合增速为22.5%,而2019-2024年行业预计以17.3%的复合增速持续扩大,虽仍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有所下降。
叠加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医美行业乱象丛生,消费者在医美消费上的支出更加谨慎,进而影响了整个医美市场的需求释放速度。
![]()
增速的放缓对玻尿酸企业的业务扩张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02
转型迫在眉睫
2025年上半年,爱美客营收的两大支柱——以“嗨体”为主的溶液类产品和以“濡白天使”为主的凝胶类产品双双陷入营收负增长。溶液类注射产品实现营收7.44亿元,同比下降23.79%;凝胶类注射产品营收4.93亿元,同比下降23.99%。
为了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爱美客以1.9亿美元收购韩国Regen公司85%股权。通过这一收购,爱美客将这家韩国领先的再生类注射产品企业纳入麾下,同时掌握了全球再生材料领域的话语权。
值得注意的是,Regen公司与江苏吴中之间的艾塑菲独家代理权之争,目前案件尚处于仲裁阶段。江苏吴中称:若Regen公司无法按合约保障艾塑菲的供应等,公司将向其索赔暂计16亿元。
今年9月,华熙生物以1.38亿港元投资圣诺医药,看中的正是小核酸创新药这一赛道,此次投资旨在加强双方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核酸干扰新药的研发与商业化进程。
10月又以战略配售方式投资禾元生物2000万元,持有其0.19%股份,双方将围绕水稻胚乳细胞生物反应器技术开展深度协同合作。
但近期投资的圣诺医药、禾元生物尚未转化为业绩贡献,而前几年并购的益而康生物又产生了7400万商誉减值,进一步拖累了公司业绩。
而昊海生科在战略布局方面也毫不示弱,近日公告称:拟以7400万元拿下深圳新产业眼科剩余20%股权,将其纳入全资版图。此次收购,将完成对该眼科平台的全面整合,有利于增强集团眼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03
2025年三季报业绩
今年前三季度,爱美客实现营收18.65亿元,同比下降21.49%;获得归母净利润10.93亿元,同比下降31.05%。
因收购韩国Regen公司产生商誉近14亿元,截止三季度末,商誉高达16.51亿元,若未来Regen公司贡献的业绩未达预期,将对爱美客的净利润造成较大影响。
同样,华熙生物的日子也不好过,前三季度营收为31.63亿元,同比下降18.36%;归母净利润为2.52亿元,同比下降30.29%,其中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连续两年下滑,成为“拖累”公司业绩的主要因素。
三季报透露,华熙生物将重塑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的科研基础与传播模式,重新梳理品牌的技术逻辑和市场沟通体系,逐步建立更契合公司科研属性的品牌传播模式。
而第三季度销售费用率降至34.26%,为近五年来最低水平,系品牌沟通模式与渠道结构优化的结果。
相比爱美客和华熙生物,昊海生科的业绩降幅稍小。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8.99亿元,同比下降8.47%;实现归母净利润3.05亿元,同比下降10.63%。
业绩下滑的背后,是多重压力的交织。除眼科、骨科类核心产品遭遇国家及省级集采,销售价格大幅下降外,今年8月,因合作方亨泰光学被卡尔蔡司收购,昊海生科还失去了OK镜“迈儿康myOK”和儿童近视控制镜片“贝视得”的独家经销权。
昊海生科表示,公司后续将加大自研OK镜产品“童享”“童靓”以及其他视光类产品的市场推广。此外,公司还打算通过医美产品高端化、全球化拓展和数字化转型等策略推进业务转型,以应对市场竞争和集采政策带来的挑战。
04
总结
自2020年上市以来,爱美客累计分红38.87亿元,平均股利支付率为51%,并且近两年,实控人不断通过增持公司股份来稳定市场信心。但2025年业绩下滑导致股价大幅回调,股价较历史高点下跌73%,市值缩水超过千亿。
按最近的股价估算,爱美客、华熙生物与昊海生科的市值较各自巅峰时期累计蒸发约2800亿元。
当资本逐渐退潮,伴随行业增速放缓、竞争者争相瓜分市场份额、消费者需求变化的现状,“医美三剑客”亟待转型,未来的路也充满挑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