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咱们不聊流量小生,也不扒豪门恩怨,来聊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大家闺秀,她姓张,名闾瑛。
她出生在20世纪初中国最显赫的家庭之一,她爹是东北王张作霖的接班人,手握重兵,富可敌国。
![]()
她就是这位少帅的掌上明珠。这样的身份,按理说,应该是锦衣玉食、呼风唤雨、联姻豪门、继续巩固家族势力的人生剧本吧?
可张闾瑛偏不,她用自己的一辈子,生动演绎了什么叫我命由我不由天,什么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张闾瑛出生在1916年,那会儿她爹张学良才15岁,还没完全接过家族的担子,但已经是个能承担起责任了。
她妈于凤至,那可不是一般人,张作霖亲自给她定的亲,是个娘娘命,知书达理,更关键是,有大格局,后来为张家撑起半边天,可不是说着玩的。
你说这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孩子,会不会被宠坏?张家还真没这毛病。虽然是家里第一个孩子,也没受重男轻女那套旧思想的影响,小闾瑛从小就是爹妈的心头肉。
但张学良对子女教育抓得特别紧,这事儿得追溯到他爷爷张作霖那儿。老帅当年因为没文化,吃过不少亏,所以特别重视孙辈的学业。
![]()
除了那些语数外史地政的常规课,张学良还想让孩子们有点艺术细胞,于是大手一挥,把张闾瑛和她那三个弟弟,一股脑儿送到了当时东北响当当的“湖社画社”学画。
这可不是随便玩票性质的兴趣班,张学良是真金白银地砸钱,请来了湖社的顶尖画家李上达当老师。
![]()
你想想,名师指点,加上姐弟几个也争气,那进步真是神速。
当时的湖社画集里,经常能看到他们的作品,专业人士一看就知道,这几个孩子不是来凑数的,笔墨功底那叫一个扎实。尤其是二弟张闾玗,连老画家都夸他“将来必成大器”。
![]()
那段日子,张家大院里,白天是军大人们进进出出的严肃,晚上是孩子们泼墨挥毫的欢声笑语,对张闾瑛来说,那大概是她人生中最安稳、最无忧无虑的时光了。
但安稳二字,对于一个生在那样年代、那样显赫家族的孩子来说,终究是奢侈品。
![]()
好日子总是短暂的,这是历史的铁律。1929年,一个意外打破了张家的宁静。
10岁的小弟张闾琪在家玩耍时不慎受伤,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伤口感染引发并发症,最终不治身亡。
![]()
这对于用《诗经》里“珣、玗、琪”这三个字来给儿子命名的张家来说,绝对是晴天霹雳,第一次尝到了生离死别的剧痛。
小弟的离世,给张学良夫妇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紧接着,更大的风暴席卷而来。
![]()
1933年,热河失利,张学良为了平息众怒,宣布下野,随后独自一人前往欧洲考察。1934年他回国后,家人才陆续动身去欧洲定居。
谁能想到,就在两年后,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他陷入了漫长得让人窒息的生涯。
![]()
父亲的离开,母亲于凤至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她带着张闾瑛和两个弟弟在欧洲艰难维生,但再难,也没耽误孩子们的学业。
而张闾瑛也在这段特殊的岁月中渐渐长大成人。她的身份,即便父亲身陷囹圄,依然自带光环,那就是张学良的独女,背后是曾经显赫一时的“东北王”家族。
![]()
于是,不出意外,各路豪门开始盯上她了。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这种强强联合的联姻,是维持家族势力、巩固社会地位最常见的手段。
当时的顶级豪门,孔祥熙家都托人来提亲了,想让自己的公子娶她。这在旁人看来,简直是天作之合,多少名媛挤破头都求不来的机会!
![]()
可张闾瑛偏不,她一口回绝了。你没听错,是一口回绝!
在欧洲接受了新思想的熏陶,张闾瑛早就不是那种只懂听从安排的旧式大家闺秀了。她对那种所谓的门当户对、强强联合的婚姻逻辑,压根不认同。
![]()
她当时那句话,简直是石破天惊:“我要嫁的是布衣百姓,不是豪门权贵!”这话一出,不知道惊掉了多少人的下巴。
多少人等着看这位大小姐的笑话,觉得她不过是年轻气盛,说着玩儿的。
![]()
可张闾瑛说到做到。后来她在英国留学期间,遇到了同样在海外求学的陶鹏飞。
这位先生,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他有真才实学,为人温和敦厚,学识渊博。两人一见倾心,彼此欣赏,很快就坠入了爱河。
![]()
这下,连母亲于凤至都有点不放心了。毕竟女儿的身份摆在那儿,嫁个普通人,未来日子会怎样?
她悄悄考察了陶鹏飞很久,确认他为人正直,对女儿是真心实意,才终于点头同意了这门婚事。
![]()
于是,这位曾被豪门争相求娶的张家大小姐,嫁给了一个普通学者,没有铺张的婚礼,没有世俗的喧嚣,只有爱情最纯粹的样子。
结婚后,张闾瑛和丈夫陶鹏飞定居美国,过上了平淡却踏实的生活。她没有借着张学良女儿的身份去招摇过市,也没有利用家族影响力去谋求富贵。
![]()
但她的心里,始终装着一个人,那个远在天涯,被关不知多少年的父亲张学良。从1934年一别,她就再也没见过父亲。
所有的消息,都只能从零星的报纸、广播里捕捉,或是通过一些渠道打听。
![]()
她无数次提交申请,希望能去探望父亲,可每次都石沉大海,杳无音讯。那种思念,那种无力感,普通人很难体会。
直到她找到了父亲的老友,事情才终于有了转机。1961年,在父女分别了整整27年后,张闾瑛终于踏上了台湾的土地,见到了她魂牵梦萦的父亲。
![]()
时光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残酷的印记。更让人揪心的是,他们只有一个小时的见面时间。父女俩千言万语,还没来得及说出口,就到了分别的时刻。
那短暂的一个小时,成了张闾瑛心中最珍贵,也最遗憾的记忆。这次重逢,让她更加坚定了要好好陪伴母亲的决心。
![]()
张闾瑛的生活虽然波折,但至少平稳。而她的两位弟弟,命运却更加坎坷。
大哥张闾珣,跟着母亲在英国生活时,恰逢二战爆发,英国各地频繁不安定。
![]()
年幼的他每次听到那些声音都吓得浑身发抖,长期生活在恐惧之中,精神出了问题,身体也垮了下去,最终在1957年病逝。
二哥张闾玗,从小就展现出运动天赋和艺术灵气,本应前途无量。但令人扼腕的是,他在1981年也意外离世了。
![]()
等到1990年,张学良终于重获自由时,他的两个儿子早已不在人世。老父亲甚至连他们最后一面都没见到,这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不过,并非全是悲剧。张学良和赵一荻的儿子张闾琳,成为了家族的另一个慰藉。赵一荻在陪伴张学良之前,将年幼的张闾琳送到了美国旧金山,托付给朋友抚养。
这个孩子后来非常争气,成了美国知名的航空专家,他经常回台湾看望父母,也算是给晚年的张学良夫妇带来了不少安慰。
而张闾瑛,则始终守在美国,一边照顾年迈的母亲于凤至,一边和丈夫经营着自己的小家庭,养育了一双儿女。
2016年,张闾瑛以100岁高龄离世。她不光是张学良唯一的女儿,更是张家第一位活到百岁的寿星,她的母亲于凤至在1990年去世时,享年93岁,也算是高寿了。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