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老板有一家纯外卖店,看看他的分享:今天给大家分享我8月份和人合伙开的一家纯外卖店。
最开始,我们先确定了一个当地大体量、合适的商圈,也就是我们说的一流商圈。
什么是一流商圈呢?
我认为首先要有足够的人数、充足的商业氛围,还要有多元化的业态,基本上就是一个城市里比较热闹、大型且人群聚集的地方。如果到一个城市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往人多的地方去准没错。
确定了人气旺盛的商圈后,我们就开始考察这里的租金水平和人流情况。通过合伙人一个多月的考察,我们心里大概有数了——这个地方的人数有多少、租金大概在什么水平。这时候我们比较纠结的是:要不要做堂食店?纠结的核心点在于,这里做外卖没问题,但堂食对应的租金投入会是多少。
我是这么考虑的:因为是和人合伙,两人第一次合作,首先需要深入了解、磨合。我最先想到的不是这个地方多好做、能挣多少钱,而是如果两人在性格、做事方式、品行各方面都合得来,开店的成功率才会大大增加。所以我们决定先只开一家店,之后便开始找铺位。
好的位置租金都很贵,要二三十万,我们肯定不考虑;三四流的位置租金虽不高,但没什么人流,而且面积都不大,厨房大多只是勉强能用、不太顺手。要知道,在一流商圈里,要是想租金不高,店铺面积就不会太大,厨房面积也会随之变小,这会影响我们后期对外卖的规划。所以看了好几个房租四五千、五六千的铺子,都没觉得满意。
之后我们又决定看纯外卖店。大家都知道,做纯外卖的地方一般比较偏僻,很少有人路过,租金低但环境相对差一些。而且这条街上很多商铺空置,说明这里做外卖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我对我们的产品有信心,觉得在这个商圈绝对能有一席之地。
只要门上贴着出租转让的,我都会打电话询问。这边铺子租金大概在2000元/月,需要转让的我们直接不考虑——纯外卖店用不上别人的东西,而且很多是空铺,没必要走转让流程。
转了一圈后,其中有一个店看起来比较清爽,里里外外的环境比附近其他纯外卖店都干净整洁,完全不像其它外卖店脏乱差。询问后得知,老板娘刚开了一个多月就不想做了,她的诉求就是收回押金和一个月的租金就行,剩下的半个月就送给我(这里是三个月起租,铺子租金1500元/月)。
我考虑到这个店还有堂食环境,而且刚装修好不需要投入装修费用,整个店面都比较干净整洁,于是就倾向于在这里开第一家店。
谈妥后,老板娘把房东叫了过来,我们三方一起签了合同,我把她的押金和租金转给了她。之后就找人代办营业执照和许可证,我们则开始整理厨房、购置设备。大概过了一周,营业执照和许可证就都办下来了。
接着我们在网上招聘员工,想招两个员工,最后招了四个,因为其中三个是一起来的,我感觉四个人前期感觉多,后期可能还不够用,于是就都留下了。可他们都不会炒菜,我便决定带他们到老店培训,没想到第二天,那三个一起来的小伙就跑路了。无奈之下,我又联系了之前店里的员工来培训,最后加上一个当地员工、我以前的一个员工及其女朋友,总共三个人准备开业。
8月份,我们的店正式筹备完成,8月11号开始营业,先开通了饿了么平台。做外卖说简单也简单,核心就是低成本或无成本获得平台的自然流量,然后将其转化,最终实现顾客留存。
用平台的漏斗模型来看,首先要提高曝光,再想办法优化进店转化和下单转化,最后通过产品和服务让顾客不断复购;同时持续拉新,把流量不断灌入这个漏斗,老顾客越来越多,生意自然就越来越好。
前期起店比较简单,就是做单量递增。单量增长后,平台会给更多曝光,曝光越多,转化的顾客就越多。而瓦香鸡米饭的复购率非常高,持续有新顾客进来,再加上大量留存的老顾客,单量就会不断增长;平台看到单量持续上升,也会不停增加流量,测试我们的店铺上限。这个期间只要做到不卡餐、几乎无差评,转化、复购、单量同步增长,店很快就能做起来。
![]()
![]()
![]()
![]()
![]()
这里面最难的其实不是起店方法,而是产品。很多产品不适合现在的外卖市场,比如出餐速度——有些品类骑手来了还做不出来,尤其是爆单的时候根本忙不过来,平台会认为你没有接待能力,转而把资源分配给有接单能力的商家,比如我们瓦香鸡。我们瓦香鸡小白学员店单店一天出三四百份餐毫无难度,几乎不卡餐,这得益于我们的流程可以提前准备,而且提前准备后口感、口味不会大打折扣——就算炒好放一个小时,味道依然不错,至少比其他很多外卖品类配送一小时后的口感好。
另外,我们的成本也比较低:一份瓦香鸡用的鸡肉大概3块钱,加上配菜、调料、米饭、例汤,总成本大概6元。只要到手价能达到12块,就能有50%以上的毛利。而且我们的一份瓦香鸡有400克菜加300克米饭,一共700克,足够大部分人吃饱,妥妥的刚需保障产品,能让顾客既吃饱又吃好。
![]()
单量增长后,配合新店期的特权,就能获得平台更多曝光,生意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这时候最关键的是注重评价:会收到真实差评,也会有同行恶意差评。真实差评要找出店铺问题并优化,比如有顾客说瓦香鸡没肉,就留意是不是普遍情况,是就让厨师整改,个别情况就安抚好顾客;恶意差评则用专门的话术向平台申诉,大部分都能通过,这样就能维持较好的评分。销量高、评分好,转化自然就高;口味好、服务好,复购也会好,形成良性循环。
目前,这家店饿了么基本做到了商圈前几,美团10月份营业额大概三四千,也稳居商圈前列,最高到过商圈第二,现在单量比较平稳。
![]()
店里的主要投入是人工,三个人的月工资加上住宿大概15000元。开店三个月,近30天总营业额15万,扣除一半的食材成本、15000元人工成本、10000元水电及其他费用、1500元租金300物业费,目前这家店已经回本,盈利也不错。后续会上线京东外卖,也准备研发新菜品,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
![]()
![]()
其实纯外卖店不是不能做,而是对老板的要求更高,而且投入也不一定低。想把纯外卖店做起来,前期投入的资源可能不少,后期平台扣点、活动推广等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运营得当的话,几乎不需要额外推广;但如果运营不好,到手价格可能都不够覆盖成本,这就是很多人说做外卖不挣钱的原因:一是产品没有竞争力,二是不懂平台规则、不会运营,三是老板不学习、不改变,用十年前、三年前的思路做现在的餐饮,肯定行不通。
堂食和外卖都非常重要,不要觉得外卖利润低,很多店做堂食其实也没生意。主要原因就是产品缺乏竞争力,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口味没有特色在哪都能吃到,不能做外卖或者外卖口感流失太大,出餐不够快,制作准备流程太过复杂,我们把各个环节做好就会被顾客接受和喜爱。做不到的就会慢慢被市场淘汰,这个过程可能是缓慢的,是温水煮青蛙的过程,等你发觉的时候已经无力回天。
现在已经过了餐饮的卖方市场时代,顾客的选择越来越多元化:就算你开在他家楼下,不好吃他可以点外卖;就算你家好吃,他不想出门也可以点别家外卖,甚至在抖音团购美食打车去吃。只有不断提升自身产品力,才能在越来越激烈的餐饮竞争中存活下来。生意下滑或遇到瓶颈时,绝不能完全依赖过去的成功经验,市场和顾客的消费习惯都在变。只有不停学习、不断进步,才能收获一家小而美的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