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秋天起,很多中国家庭在安排旅行时都计划去日本,他们不是临时决定,而是提前一个月甚至更早就订好机票和酒店,一个三口之家平均花费两万多块钱,退改起来特别麻烦,机票手续费常常扣掉一半以上,民宿押金基本拿不回来,中老年游客占了将近四分之一,他们用的是积攒的退休金,取消行程就等于白白损失钱,还会影响心情。
![]()
很多人去日本不是为了看风景,而是专门为了买东西,数据显示,每十个游客里有四个会把大部分钱花在购物上,平均每人花费超过一万日元,国内网购时假货问题多,大家买东西总是提心吊胆,习惯查看产地和售后服务,在日本却不用太担心这些事,商品明码标价,没有强行推销,退货也很方便,这不是盲目崇拜外国,只是图个省心,用花钱换一点安心。
![]()
年轻人去日本旅游,其实心里有数,学日语的人数超过百万,他们喜欢动漫和手工艺,但不会全盘接受日本的一切,调查显示九成游客保持自己的立场,八成多的人在争论中能理性说话,有人在富士山前拍照留念,也有人在纪念馆里安静思考,欣赏茶道表演不代表忘记历史,打卡热门景点也不会丢掉原则,这种懂得把握分寸的态度,正是一种自信的体现。
![]()
日本那边其实很依赖中国游客,今年前三个季度就来了七百多万人,比去年增加了四成以上,消费占了他们入境旅游总收入的四成多,大阪和京都很多店铺一半收入都靠中国人,北海道温泉酒店接近六成客人是中国籍,有商场因为订单取消股价跌了十多个点,化妆品公司也跟着受影响,现在日本商家努力适应,安排中文导购、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免税政策也向中国游客倾斜,表面看是我们非去不可,其实是他们离不开我们。
![]()
有意思的是,政治上的冷热和商业完全不是一回事,官方说话有时带刺,商店却还是笑脸相迎,付款照样方便,服务也依然周到,游客也很精明,不吵不闹,直接用手里的钱做选择,你态度不好,我就不买,你服务到位,我就愿意多花点,这种你来我往的互动很微妙,消费者不说话,商家也不敢得罪人,政策制定者反而插不进手,消费行为成了最真实的民意表达。
我觉得这事儿很现实,不是喜欢或讨厌的问题,而是算账的事情,沉没成本让人难以离开,制度信任让人愿意留下,文化兴趣吸引着人,经济依赖也把人拴住,游客心里都有一杆秤,该去哪里、该买什么、该支持谁,其实早就想好了,商家想要赚钱,就得让顾客花钱花得舒服,政治上的姿态再多,也拦不住老百姓用脚选择地方。
![]()
日本方面总在问中国人为什么还要去那边,他们心里其实明白,这是不得不去的事,游客们都有判断力,知道哪里的服务更周到,哪里的规矩更清楚,消费这件事说到底就是为了图个值得,你让我觉得省心,我就愿意多花钱,你让我感到憋屈,我马上就会离开,市场从来不讲人情,只看实际感受。
以前人们总说旅游是文化交流,现在看起来更像是经济上的博弈,游客带着预算和期待出门,商家也带着利润和压力来迎接客人,中间掺杂着政治、历史和信任这些复杂因素,最后大家关心的还是价格、服务、方便和安全这几样事情,每个人都在争取自己想要的,没必要装作特别高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