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侯佳欣)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后,除了遵医嘱服用四联药(即两种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外,也可以试试中医疗法。
11月18日,岐黄学者、上海中医药大学急危重症研究所所长方邦江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从中医视角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虚湿盛,即脾胃功能虚弱,导致湿浊在胃部积聚,为幽门螺杆菌提供了适宜生存的“土壤”。中医普遍认为,人正气不足、脾胃虚弱的时候,幽门螺杆菌更容易入侵身体。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中,西医四联疗法为常规手段,但耐药问题逐渐成为治疗瓶颈,不良反应、易复发等问题日益凸显。”方邦江称,若在治疗中结合中医调理,不仅能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还能减少复发,核心关键就在于改善胃部的“内环境”。
他进一步解释,辩证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必须严格遵循“因地、因时、因人而异”的原则。“因地”,指不同地域气候差异直接影响治疗思路,如广东潮湿、西北干燥,需结合地域特点调整方案;“因时”则要顺应自然规律,夏季湿热、冬季寒冷,细菌会随季节与人体状态变异,治疗需同步适配;“因人”则需依据中医体质学说,针对痰湿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等不同个体,制定精准化治疗方案。
此外,情绪调理与习惯改变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方邦江说,肠胃病常与“肝胃不和”“肝脾不和”相关,情绪波动易打乱脏腑协调,进而影响幽门螺杆菌治疗效果。同时,增强机体正气是抵御感染的根本,这就需要结合饮食、作息等生活习惯的调整,为消化系统健康奠定基础。
“很多药材都能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发挥作用,比如黄连、黄芩、蒲公英、栀子、金银花等。”方邦江称,具体用药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来定。比如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适用于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炎等消化道疾病;金银花则能辅助缓解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部灼烧感和疼痛等。
方邦江提到,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不仅仅局限于使用中药,还包括针灸、艾灸、按摩、刮痧、拔罐、敷药等,旨在调整人体的气血平衡,增强机体自身的防御和修复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