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城破之际,洪秀全的亲族命运各异,有的英勇就义,有的隐姓埋名,更有人远渡重洋,在东瀛落地生根。
1864年7月19日,天京(今南京)城墙在湘军的猛烈炮火下轰然倒塌,这座太平天国的都城终于陷落。此时,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已经病逝一个多月。
但他的尸体仍被清军挖出,经过刀劈斧砍后,最终被放入大炮中化为灰烬。
天京陷落,洪氏亲族
太平天国失败后,清军对洪秀全的族人进行了残酷的清算。洪秀全的直系亲属大多未能幸免于难。
![]()
他在家中排行老三,父亲洪镜扬除了他之外,还有两个儿子,洪仁发和洪仁达。这兄弟二人才干平平,但因是洪秀全的兄长,在太平天国内地位尊崇。
洪秀全一度重用两位兄长,甚至因此气走了石达开。后来,大哥洪仁发被封为信王,二哥洪仁达被封为勇王。
天京城被围后,这两兄弟不思进退之策,却依然忙于搜刮钱财。城破之时,他们的命运也走到了尽头。
洪仁发在乱军中战死,而洪仁达仍率军抵抗。清朝将领朱洪章在攻打天王府时,运用诈败之计,成功生擒了洪仁达。
![]()
随后,曾国荃亲自审问,动用酷刑折磨,但洪仁达表现得颇有骨气,“闭口不一语”。与此同时,洪仁发的几个儿子以及洪仁达的儿子均在南京湖熟侨镇被杀。
最终,洪仁达被凌迟处死。
洪秀全的儿子、幼天王洪天贵福的命运同样悲惨。他虽然暂时逃出了南京,但在江西境内被捕,最终也遭凌迟处死。
洪镜扬这一脉,几乎被清军斩杀殆尽。
故乡惨案
清军对洪秀全族人的追杀并不限于天京城内。在金田起义后,清兵就曾经在洪秀全家乡实施大规模的“诛九族”行动。
![]()
洪秀全的家乡,花县(现花都区)官禄布村,成为了清军报复的重点目标。1854年和1864年,清王朝先后两次在官禄布等地进行残酷烧杀,仅官禄布被害者就达40余人。
曾经生机勃勃的洪氏村庄,转眼间变成了血腥的屠场。经过这两次屠杀,村内从此没有洪姓村民。
曾经聚居的洪氏家族,要么被杀,要么被迫远走他乡。
洪秀全的族兄洪仁政和族弟洪仁玕也未能逃脱厄运。洪仁政原本以种田为生,后来接到洪秀全的信件才投奔太平天国。
![]()
他虽然没什么本事,但毕竟是天王的堂兄,因此被封为恤王。洪仁玕的经历则更为曲折,他本是读书人出身,是洪秀全早期的信徒之一。
当洪秀全和冯云山离家传教时,洪仁玕本想同行,但被家人阻拦未能成行。金田起义时,他距离较远,未能参加,后为躲避清军追捕逃至香港。
直到1859年,洪仁玕才来到天京,被封为干王,奉命总领朝政。然而,此时的太平天国已经走向衰落,洪仁玕也无力回天。
天京被攻破时,洪仁政和洪仁玕正在湖州。后来,幼天王突围至广德,他们率军前去会师。
![]()
在杨家牌夜袭战中,太平军被彻底打乱,洪仁玕被俘后,身份被其他俘虏指出。
而洪仁政在逃跑时,因没有剃发,被当地百姓捕获送交官府。
最终,他们二人都被凌迟处死。
逃亡海外
尽管清军对洪秀全的族人进行了残酷镇压,但并非所有洪氏后代都被一网打尽。一些洪氏后人成功逃脱,纷纷隐姓埋名,远遁海外。
在洪秀全的后人中,被封为瑛王的洪秀全族侄洪全福的经历颇为传奇。太平天国失败后,他辗转逃往香港,曾经匿迹充当厨师。
![]()
但洪全福并不仅仅是个普通的厨师。他资历深厚,成为香港会党的大佬,威望很高。
到了1903年,兴中会部分成员打算利用会党在广东起义,他们推举洪全福为“大明顺天国南粤兴汉大将军”。
不过起义计划最终泄露,洪全福被迫流亡新加坡,数年后病死,终年74岁。
洪氏后人的足迹并不限于香港。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博士、国际小儿科协会院士洪威灵,就是太平天国琅王洪魁元的后裔。
![]()
洪魁元也是洪秀全的族侄。
据介绍,中国香港、新加坡,甚至美国、日本,都有昙花一现的洪氏足迹。
当时,花县老一辈华侨因居乡谋生不易而出国,面对恶劣、艰辛的生存条件,向着未知的未来,举步维艰地漂洋过海寻找生计。
东渡日本
据一位名叫何梅花的学者研究认为,洪秀全的直系后裔已经逃至日本,并且在日本已经住了一百多年。
![]()
这一推测在20世纪40年代的一起事件中得到了证实。1943年的一天,广东省花县官禄布村突然来了一群日本士兵。
领头的军官在左右侍卫的搀扶下,三步一跪、九步一叩地进了洪氏宗祠。他向村民们自我介绍,说自己名叫洪矢崎义郎,是从广东驻地赶来的,是天王者洪秀全的后人。
他解释说,自己从小受祖母教育,嘱咐他有朝一日一定要回广东祖籍拜祭祖先。
据他介绍,洪秀全在天京被破前就已经预料到了太平天国即将覆灭。
![]()
卧于病榻之上的他派人用船只把自己的一部分亲眷运送到了上海,然后从上海出海口逃往了日本。
洪矢崎义郎的参拜结束后,他表示想借走祠堂中高祖洪英伦夫妇画像和洪氏族谱,以便给日本国内的洪氏后人传看,并承诺很快就会原物归还。
在洪矢崎义郎离开后不久,驻扎在花县的日军想拆除洪氏宗祠,用宗祠的木材来修筑炮塔。
这件事遭到了洪氏族人的劝阻,但并没有效果。
![]()
无奈之下,众人经过一番商议,决定派洪镜元去广州找这位“同宗”求助。
洪矢崎义郎得知之后,马上致电给花县驻军,让他们立即停止行动,并且还要他们把宗祠修复如新。
此事之后,这些日本士兵再也不敢来村子里为非作歹。
虽然洪矢崎义郎确实如期归还了借走的族谱和画像,但洪氏族人很快发现这是复制品。
![]()
直到1973年,洪秀全故居来了四位日本参观者,他们在听说此事后,表示回国后将想办法归还原物。
第二年,这两件原物终于重归故里,如今被收藏在南京的一家博物馆中。
认祖归宗
除了逃往日本外,近些年人们还在安徽定远发现了洪秀全后裔的踪迹。原来当初在混乱之中,洪秀全的一位妃子曾带着幼子来喜逃了出来,一路躲藏,最后来到定远栖身。
后来,这位妃子嫁给了当地一位姓程的人家,来喜改名为程文起。临终前,王妃把子孙都叫到了床前,告诉了他们的身世真相,并要求他们保守秘密。
![]()
程文起去世前,也嘱咐子孙要牢记自己的身份。
到1933年程家重修家谱时,表示会在适当的时机改回洪姓。
此事得到了花县洪氏的重视,他们与程家之间进行了数次接洽,安徽定远程氏最终正式被载入洪氏家谱之中。
隐姓埋名多年的天王后裔,在风雨飘摇的一百多年后终于血脉重逢,其祖先叶落归根的夙愿也得以实现。
![]()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洪秀全的族人面临着清兵追杀的严峻局面。他们纷纷隐姓埋名,远遁海外。
当时,花县老一辈华侨因居乡谋生不易而出国,面对恶劣、艰辛的生存条件,向着不知道的未来,举步维艰,漂洋过海寻找生计。
随着历史变迁离开国门,移民们的命运各异:有的杳无音讯、客死他乡;有的辗转颠沛流离,开矿山、筑铁路、垦地伐林、种橡胶树,或干起“三刀一洗”(菜刀、剪刀、剃刀和洗衣馆),成为底层苦力;也有的扬眉吐气,光宗耀祖。
![]()
洪氏宗祠前,那位日本军官三步一跪、九步一叩的身影,仿佛成为了这段历史的诡异注脚。
而安徽定远的程氏家族,在百余年守口如瓶后,终于得以重归洪氏族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