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生态深刻变革、传播格局加速重构的时代背景下,湖北广播电视台通过实施“合声计划”,跨域联动、跨界整合、跨媒融合,构建起全域覆盖的传播体系,为省级主流媒体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提供了有效实践样本。
内核之“合”:以“强身计划”夯实发展根基
湖北广电将“强身计划”作为系统性变革的基础工程,以“共策、共创、共建、共享”理念,着力优化结构、整合资源、提升效能,筑牢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
一是在传统矩阵上做减法。淘汰冗余产能,聚焦核心资源。经过几轮关停并转,广播电视频道由21套精简至15套,频道机构从21家精简至10家。
二是在新型矩阵上做加法。坚持移动优先,全力构建以自主可控的长江云平台为核心、频道频率为支撑、省市县三级媒体联动、大小屏联通和云、网、端一体化智能协同的全媒体传播体系。集中优势资源打造长江云旗舰平台及核心大号,构建国内国际双轮驱动的传播格局。目前,全台新媒体总用户量3.6亿,其中,长江云旗舰IP总用户量1.37亿;湖北发布账号全平台用户2000万;Open Hubei海外矩阵,覆盖1000多家海外新闻机构。
三是在融合机制上做乘法。不断优化完善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策、采、编、发、评、馈”全链路的评价体系,把流量、质量、能量“三量”纳入同一坐标,同步健全共策、共创、共建、共享的“四共”工作机制,建立选题众筹、生产众包、传播众推、收益众享的闭环,让好创意在一张网中极速孵化,让好内容在N次方传播中持续增值,实现1+1>2的融合裂变。
以湖北国际传播中心为龙头,继续探索省市县国传中心共建机制,联动国内政务媒体和地市州,全方位讲好湖北故事。组建科教、三农、文旅、健康、银龄五大垂类内容中心,实现集约化、专业化运营,提升垂直领域在地化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施内容生产“揭榜挂帅”改革和融媒体工作室制改革,全面激活基层生产活力。
![]()
5年来,斩获132项国家级大奖,3件作品获“五个一工程”奖,47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连续6年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主持人阿喆融媒工作室入选中国记协首批“我的工作室”优秀案例。在刚刚结束的2025年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典型案例征选中,《“桥”见新时代》全媒体行动和“直播微视频工作室”双双入选。
跨界之“合”:以“合声计划”实现价值“破圈”
一方面,跨媒联动构建全域传播网络。
“一纵”侧重纵向深耕,贯通央、省、市、县四级媒体,与央媒和互联网头部平台建立内容共享机制。长江文化艺术季、2025文旅IP城市大巡游、第二届楚文化节等活动引发《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百余家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深度介入、连续报道,形成长效品牌。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在30多家省市新媒体平台,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100家成员单位、全省广电新媒体联盟90家成员单位的180个账号,以及全省云上系列客户端同步开启开幕式直播,直播观看量超1.28亿。
“一横”侧重横向联动,联合长江沿线省市媒体组建“区域传播共同体”,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两山”理念等同题共答,提升区域议题在全国的热度与关注度。《“桥”见新时代》携手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媒体,共同见证新时代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成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点评称其“以全新视角讲述中国式现代化奋斗故事”。
“两圈”构建中部六省发展朋友圈、境外媒体传播朋友圈,借湖北文化旅游发展大会、节假日、赏樱季、武汉马拉松等节点,通过软性叙事进行共情传播,10多个作品全网置顶。Open Hubei发布湖北云雾山视频,获中国驻柬埔寨大使汪文斌在FaceBook转发点赞。联合长江沿线13个省份国传中心,共同推出“世界长江 中国春节:共同的节日”国际传播活动,外交部官方号转载,欧美主流媒体转发。
另一方面,跨界融合探索文旅产业新场景。
“文化+科技”双轮驱动,将科技作为“合声”的重要赋能手段,让内容焕发科技感,让传播场景更具沉浸感。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通过裸眼3D打造动态长江流域地图,让江豚、扬子鳄“穿屏互动”;创新“数智编钟”表演,演员隔空敲击即可触发音效,实现古老礼乐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上线“三大精神”数字体验馆,融合AIGC、Web3D技术,支持用户生成AI海报、沉浸式还原历史场景,吸引超300万用户访问。
![]()
“广电+文旅”深度融合,2025文旅IP城市大巡游活动融合传统文化、地域特色与现代潮流,打造可看、可感、可参与和现象级城市文旅盛事。巡游活动当天,23台巨型花车、38家国内外顶尖演艺团队联袂献艺,1000多名演职人员身着特色服饰踏歌而行,实现了本土文旅IP、中华非遗IP与国际知名IP的规模化集结亮相,刷新了湖北日间巡游活动展示单元、参演人数新纪录。10余万市民游客现场观看,线上直播观看人次破亿。活动强劲带动周边商圈销售额同比增长55%。
![]()
![]()
生态之“合”:以“提升计划”构建未来引擎
以“合”为理念,着力构建四大“朋友圈”,塑造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引擎。
“海外朋友圈”助力文化出海。依托Open Hubei海外矩阵,通过多语种译制、“洋网红”孵化、海外媒体合作,推动内容出海。两会报道中,联动今日俄罗斯等海外媒体发布稿件20余篇;长江文化艺术季期间,20余位外国友人现场体验并产出多语种内容,美联社、福克斯新闻等500余家国际媒体转载,海外直播曝光量破百万次。优化“洋网红”孵化机制,将《非正式会谈》等卫视节目内容精准推送至海外目标受众,提升“长江文化窗口”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与湖北卫视的海外声量,推动荆楚文化出海。
“评论员朋友圈”强化舆论引领。建立大评论部机制,以时评旗舰品牌“唱辽阔”为核心IP,系统整合台内江涛、阿喆、华正等全台评论员队伍,聚合台外专家智库及特聘评论员等外部优质资源,构建多元评论体系。巩固和扩大湖北广电评论影响力,确保在重大政策发布和社会热点事件中第一时间发出主流强音。同时为评论内容生产储备长效人才与资源池。
“AI朋友圈”赋能专业深度。联合武汉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等科研机构,深度参与节目策划与内容生产。与B站共建AI知识专区,将卫视AI节目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和精准分发,触达“Z世代”核心用户群,探索内容引流、会员付费、职业培训,延伸节目生命周期,寻求用户价值转化。
“服务生态圈”激活用户价值。聚焦垂直领域,定制化运营文旅推广、农产品助销、研学服务、老年康养、体育赛事等分众应用,构建“广电+”服务生态圈。开发AI政务助手,将大数据技术与政务服务需求深度融合,依托长江云大数据能力,为地方部门提供政策实施效果监测、民生热点预警等定制服务,提升政务传播精准性与治理服务能力。
未来,湖北广播电视台将继续深化“合声”机制,以开放姿态拥抱变革,以创新思维重构价值,从“内容生产者”向“生态构建者”跨越,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提升主流媒体传播效能进行持续探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